對豬只的生長有著顯著的影響。通過合理分群,可以將生長速度和體重相近的豬只放在一起飼養,這樣可以保證每頭豬都能獲得適宜的飼料和關注,從而提高整體的生長效率。合理的分群策略可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人工成本、降低疾病成本、減少經濟損失和飼料浪費等方面,可以有效節省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豬是群居動物,有明顯的社會等級。合理的分群有助于形成理想的線性等級,減少長期爭斗,從而產生積極的影響。分群可以減少豬只間因體重和力量差異導致的爭斗,降低應激反應,減少因爭斗造成的傷害,如耳裂、腿瘸等,從而減少對生長發育的負面影響。
合理的分群策略還可以確保飼料更有效地被利用,因為不同生長階段和體重的豬只對飼料的需求不同,分群飼養可以針對性地提供適宜的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分群飼養可以更好地滿足每頭豬的營養需求,避免混群飼養時部分豬營養不足或過剩的問題,提高整體生產性能。
分群策略還有助于保持豬群的健康,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因為生病或體弱的豬只會被單獨飼養和管理,避免影響整個群體。認為合理的分群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養殖效益,因為它有助于提高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減少因爭斗造成的傷害和死亡,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性能。
以下是李海博客推薦的一些有效的分群策略:
1、相近原則:將來源、體重、體況、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豬只合群飼養,以保證豬只的正常生長發育。同一群體內的豬只體重相差不宜過大,小豬不宜超過3-5公斤,育成豬不超過5-10公斤。
2、適宜密度:控制飼養密度,一般每頭斷奶仔豬占圈欄面積0.7平方米,育肥豬每頭1.2平方米。每群以10-15頭為宜。冬季可適當提高飼養密度,夏季則降低飼養密度。
3、并群方法:
留弱不留強:將較弱的豬留在原圈,較強的調出原圈。
拆多不拆少:將豬只少的留原圈不動,將頭數較多的豬并入其中。
夜并晝不并:在夜間合群,并在合群前對豬群噴灑同一種藥液,如酒精液,使彼此氣味相同。
先熟后并:將兩群豬同關在較大的運動場中,使其互相熟悉氣味后再并群。
饑拆飽并:在豬饑餓時拆群,并群后立即喂食,讓豬吃飽喝足后各自安睡,互不侵犯。
4、加強管理:在并群前要將圈舍打掃干凈,嚴格做好消毒工作。合群初期要加強飼養管理,如果出現廝打現象,要及時制止,保護弱勢豬,直至它們相安無事,和睦相處。
通過這些分群策略,可以有效地減少豬只間的爭斗,提高飼料轉化率,從而提高和養殖效益。
分群策略在養殖成本節省方面也具有顯著效果,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節省成本的數據和分析:
1、提高飼料利用率:通過合理分群,可以更精準地控制飼料投放量,避免浪費和降低養殖成本。精準投喂可以使飼料利用率提高10%-15%,對于大規模養殖企業而言,每年可節省可觀的飼料成本。
2、減少人工成本:合理分群可以集中管理和操作,提高勞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例如,一個員工管理的豬只如果從2000頭提高到2500頭,每頭豬的人工成本能降低7.5元。
3、降低疾病成本:通過分群策略,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從而降低用藥成本。使用優質生物發酵飼料,每頭豬僅用藥成本就能降低30元以上。
4、減少經濟損失:通過分群策略,可以減少發病和死亡,避免烈性傳染病的發生;控制疾病風險窗口期,做好常規免疫和應激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死亡率降低1%,每頭出欄豬的分攤成本就下降25元。
5、減少隱性損失:原料水分大、原料質量差、原料選擇不合理、飼料加工不當等均可導致隱性損失。飼料利用率下降5%,每頭豬的平均飼料成本將增加60元。
6、減少飼料浪費:分群策略可以減少飼料浪費,如因豬拱料而撒落浪費的飼料每個豬欄每天可達1公斤,按每欄飼養20頭、飼養期150天、平均飼料價格3.2元/公斤計,每頭豬飼料成本增加24元。
7、提高生產性能:全程料肉比降低0.1,出欄1頭130公斤的豬飼料成本降低約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