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不同的區域,制定不同的價格;不同級別、不同品種豬只制定不同的價格。
2、 嚴格計量管理,防止生豬客戶過磅作弊,數據與目測偏差較大時,重新計量。
3、 司磅員必須確定計量器具、打印機、升降卸猜臺運行正常,在對空磅進行校正后,對進廠的猜只進行逐一編號。
4、 司磅員趕豬出磅后,飼養人員根據檢査結果負責將生豬分圏、分區存放,對疑似病豬趕入進行隔離觀測;對傷殘、軟弱豬單圈存放管理,并保證送宰時生豬頭數正確無誤;對癱豬、病豬等推進內上鎖,填寫標識,標明產地、頭數、日期等。
5、 在對生豬頭數、重量進行二次核對后,司磅員開具接收碼單,注明產地、頭數、凈重、客戶身份證號碼、異常豬只等相關內容,并請供應商或押運員簽名確定,加蓋驗收專用章,在收豬負責人和活檢品控員簽字確認后,方可算驗收完畢,并將過磅單交一份給客戶。活檢品控員負責對全部過程及文件進行記錄,并形成文檔備案。
6、 飼養車間剝皮癢和燙毛白條有專人負責挑選,燙毛白條挑選合格率達到90% ,為白條做好充分的準備。
7、 飼養車間做好防蚊蟲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影響白條感官質量。
8、 毛豬重量控制,用ERP實時錄入控制、防止人為因素的影響。
9、 不同客戶的豬只靜養、鬲宰時嚴格分開,避免客戶毛豬價格的核算及出品率的核算。
10、 建立健全采購網絡,時常掌撮市場行情,加強價格體系醫控,防止提前漲價,滯后落價。
11、 嚴格執行生豬收購標準,品管與財務聯合執行。
12、 生豬傷、殘、病、死的鑒別,嚴格實行“群檢”與“個檢”相結合、通過觀察“動、靜、食”,看、聽、摸、檢,避免出現錯檢、滴檢。
13、 生豬品種鑒別,生產、品管、采購三方鑒定。
14、 供應商或押負員出具“三證”(動物檢疫證、車輛運輸消毒證、非疫區證明),并和活檢品控員逐車對生豬實際數錄、生豬來源地進行檢查。
15、 客戶來豬長途跋涉后、生理排泄可降低毛豬重量,盡量延纓過磅時間、讓生豬糞便盡量排泄干凈。
16、 毛豬趕豬時不允許野蠻打豬、影響廉類的質量、產品質量、出品率。
17、 嚴防生豬靜養期間出現倉亡,按崗位要求管理到位,防止倉亡,矯只出現異常,及時急宰,降低損失。
18、 宰前檢驗公母赭,影響批次毛豬均價,拒收。
19、 宰前檢驗-皮膚病,胴體無賣相,影響銷售價格,檢出后在收購單上標出。
20、 宰前檢驗-死豬,無利用價值,視大小作價,在100-200元以內收購做無害化處理。
21、 卸豬不暢影響豬只出肉率,保持臺面兩側不透光,進BB坡度小。
22、 嚴禁用樟或棍子打,磁生豬,只能用低壓電鞭輕點腳部或尾部。
23、 嚴格控制毛豬每磅過磅頭數不得超過20頭,以免出現擠傷、*傷。
24、 輕吆慢趕、減少傷痕、用響聲、擋板等不傷皮膚的方式或用帆布條類的趕豬橄趕豬。
25、 豬圈、通道轉角易擦傷皮膚,易造成豬滯留不前,所有陰陽角全部做成圓角。
26、 豬圈、通道地面打滑造成傷68、淤血,豬圏和趕豬道地面要粗糙,不能收光。
27、 軟豬、傷上加傷,影響出肉率,增加修割量,用車拉到軟豬存放處靜養,隨時觀察。
28、 良好的靜養能消除運輸疲勞,排毒素,恢復傷痕,增加豬肉口感,按到場時間分批分圏靜養,靜養一般要達到12-24小時,最低不得少于12小時。
29、 定期巡圈,杜絕圈內死豬,防止豬互咬,每60-90min査窗一次,發現豬互咬,噴酒精可以解決。
30、 控制圈內燈光亮度,減少豬只活動;保證有充足的飲水,減少應激反應,宰前三小時停水。
31、 減少影響豬只刺激因素,提高靜養效果,飼養員工應以灰色調為主,禁止穿浚色,紅色等顏色服裝。
32、 消毒時既要保證消毒效果又不能浪費藥物,每月用生石灰對飼養圈消毒一次,平常用10%過氧乙酸噴霧消毒即可。
33、 沖洗豬圈,必須嚴格堅持一掃二鏟三沖洗的流程。
34、 專人負責無害化處理及對接商務動檢等事宜。
35、 頭均重、皮均重應結合市場頭、皮、槽頭肉、肥膘的價格進行分析權衡加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