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每天在支付寶答題領小雞飼料,因為我覺得對于知識的積累,每天增加一點點,一年也會學到很多東西。今天的題目很有意思,剛好與我從事的工作有些關聯,所以讓人耳目一新,娛樂之余再順便給大家普及一下,我自己也再學習一下。
超市里的“”和普通的鮮肉有區別嗎?
先來看看支付寶給出的答案:
排酸肉,又叫冷鮮肉、冷卻排酸肉,是現代肉品衛生學及營養學所提倡的一種肉品后成熟工藝。
排酸肉是活牲畜屠宰經自然冷卻至常溫后, 將兩分胴體送入冷卻間,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風速下將肉中的乳酸成分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然后揮發掉,同時細胞內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鮮味物質基苷IMP(味精的主要成分),經過排酸后的肉的口感得到了極大改善,味道鮮嫩,肉的酸堿度被改變,新陳代謝產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從而達到無害化,同時改變了肉的分子結構,有利于人體的吸收和消化。
市場上銷售的鮮肉主要有:、和排酸肉(又稱冷鮮肉)3種。
熱鮮肉就是現宰現賣,未經任何降溫處理的鮮肉,在市場上占有的比例較大 此種肉的缺點是動物宰殺后肉溫高,不可能包裝,裸肉攤售,成為細菌的溫床,污染肉源,且該肉品質下降,肉的硬度增加10~40 倍,干燥 缺乏彈性 嫩度降低,風味口感不佳。
冷凍肉,通常是把肉在-18℃以下冷凍,食用時再解凍,在這個過程中會造成肉中細胞的破裂和水分的流失,影響肉的口味。
排酸肉又稱冷鮮肉,是指嚴格執行獸醫檢疫制度,對屠宰后的畜胴體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胴體溫度(以后腿肉中心為測量點)在24小時內降為0~4℃,并在后續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 0~4℃的生鮮。
冷鮮肉吃起來安全、衛生、味道鮮美、口感細嫩、營養價值高,這是因為冷鮮肉有其特有的成熟規律,也就是說,屠宰后的畜禽胴體肉質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的理化變化,相繼出現僵直、解僵軟化的過程,結果使肉柔軟多汁,并產生特有的滋味和氣味 我們把這一系列使肉變柔軟多汁和風味提高的過程稱為肉的成熟,在工業上稱為肉的排酸,此過程通常在低溫條件下進行,也叫冷卻排酸 該過程依畜禽種類不同和溫度不同所經歷的時間也不同,普通環境下,從屠宰完到成熟好,豬肉需要3~5小時,羊肉需要5~7小時,牛肉需要10~1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