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上,英偉達、宇樹科技、銀河通用三大行業領軍者罕見同框,圍繞物理 AI、仿真技術與機器人產業化路徑展開深度對話。
英偉達Omniverse與仿真模擬技術副總裁Rev Lebaredian提出,過去40年IT產業雖創造5萬億美元規模,但僅覆蓋可數字化的“信息空間”。交通、制造、醫療等物理世界領域占全球經濟總量超100萬億美元,人工智能的突破正推動計算機能力向這一領域滲透。他強調,機器人作為物理智能的載體,將成為連接兩個世界的核心橋梁。
中國在這場變革中具備獨特優勢:全球近半AI研究人員聚集于此,同時擁有無可匹敵的電子制造能力和龐大的工業應用場景。英偉達為此構建三類計算機體系:嵌入機器人本體的Jetson Thor芯片提供邊緣算力,DGX/HGX系統組成的AI工廠完成模型訓練,Isaac Sim仿真平臺則通過物理定律生成數據,測試速度可達現實時間的數倍。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突破性進展。新一代人形機器人售價降至3.9萬元,支持外觀定制且現貨可供,預計2025年底前完成量產,相比去年9.9萬元版本大幅下降,標志著消費級人形機器人正式進入“萬元時代”。
技術層面,新機型采用英偉達全棧機器人技術,通過Isaac Sim平臺優化運動控制算法,并借助Isaac Lab實現策略快速迭代。宇樹同步推進A2機器狗研發,目標在 1C2 年內實現無預適配環境下的自然交互。
銀河通用創始人王鶴從底層邏輯揭示機器人革命的核心要素:機器人本體、具身智能模型與合成數據構成鐵三角。其團隊與英偉達合作開發的G1 Premium人形機器人,作為首批搭載Jetson Thor芯片的產品,已在工業碼垛、拆垛及物料箱搬運場景中展現出流暢作業能力。
下一代雙足機器人將采用純雙足設計,基于OpenWBT_Isaac平臺實現仿真與現實環境的無縫銜接,可訓練推車、拾取等復雜任務。王鶴透露,合成數據在其訓練體系中占比高達99%,通過英偉達Isaac Sim生成的物理合規數據,有效解決了真實數據稀缺問題。
市場預測方面,王鶴提出“每三年產值乘10”的增長模型:當前頭部企業年銷 1000臺,三年后將達1萬臺,六年后突破10萬臺。若以單價數十萬元計算,屆時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超越工業機械臂總產值。
業內普遍認為,要讓機器人真正走出實驗室,需要算力、成本可控的硬件與合成數據訓練體系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