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注射醫美正在經歷由外生需求升級與內生競爭迭代共同驅動的新周期。一方面,審美觀念與悅己理念將輕醫美計劃滲透率推高至34%,新增客群向年輕、男性及下沉市場擴散;經濟波動又進一步催化理性消費,使需求從“單一填充”裂變為精準抗衰、輪廓重塑與膚質改善的多維場景。另一方面,藥企跨界、存量廠商升級與資本聚焦再生材料,同步加速玻尿酸、重組膠原等新老管線復合迭代,并借助交聯技術、遞送系統與AI個性化方案,實現產品長效化、安全化與定制化。需求分層與供給升級的雙向擠壓,使競爭邏輯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分化”,出海注冊、循證證據與醫師教育成為下一階段份額再分配的核心變量;中國注射醫美市場由此完成從功能填充到智能抗衰生態的躍遷,進入高質量增長通道。
需求升級是針劑發展的外生動力
客群豐富、需求進階、理性消費,為注射類醫美市場革新注入動力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悅己理念的滲透、輕醫美市場教育的提升和監管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輕醫美表現出了較高的接受度和較強的消費意愿。根據騰訊TMI2024年數據,未來一年有34%的消費者有輕醫美消費計劃(同比增長了36%),其中約1/3(10.9%)的群體為輕醫美“新鮮血液”。據觀察,這些新鮮血液主要來自于年輕人、男性、下沉市場消費者等群體。除了客群拓展,消費者隨著審美的變化而產生的需求的進階與裂變,在經濟波動大背景下催生出的理性消費的態度,共同推動輕醫美市場經歷變革與創新;以注射類市場為例,針劑材料日益豐富、適應癥持續拓展、產品種類不斷裂變、產品質量更加專業。
注射類醫美市場發展的需求動力
競爭加劇是針劑發展的內生動力
激烈的市場環境和專業的市場邏輯對醫美產品與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藥企跨界入局醫美,他們憑借自身科研和資源優勢,豐富了中國醫美注射類行業的產品類型,加速上游市場競爭;原有醫美廠商為了穩住市場格局,不得不在競爭中持續推陳出新。此外,隨著醫美高速增長時代的結束,市場邏輯開始從產品為中心向醫生為中心轉變,有效性成為用戶關注的核心,醫美市場對產品與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美開始步入“僧多粥少”的時代浪潮下,需要把握市場邏輯、積攢內力,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機會。
注射類醫美市場發展的產品動力
注射類醫美市場熱度
合成再生領域成為投資熱點,新老材料的聯合復配進一步拓寬市場邊界
技術的進步推動著上游原料的擴產和材料的多樣化、安全化和同源化,ECM等各種新型材料不斷出現,以重組膠原蛋白、再生材料等為首的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為醫美機構投資重點。根據IT桔子數據,2024年包括泰美瑞、圣至潤和等在內的再生生物材料領域的企業紛紛融資,投資事件約占總注射類材料投資的60%。按照審批情況來看,根據藥監局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4年11月一共有15款針劑通過審批,以玻尿酸類為主,還有幾款聚左旋乳酸、聚己內酯和肉毒素類產品。雖然玻尿酸領域近年來投資熱度一般,但其仍為注射類市場的“老字號產品”和“熱門賽道”,與各種新型材料的聯合復配也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拓寬注射類市場邊界。
2021-2024年醫美注射類領域市場熱度圖
發展趨勢一
從“單一填充”向“長效精準+產品多元+個性定制”升級
注射類醫美市場正從“單一填充”向“長效精準+產品多元+個性定制”升級,技術迭代與消費升級共同驅動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技術維度上,交聯技術(如VYCROSS?)使產品維持期延長至18-24個月,精準遞送技術與合成生物學提升安全性與效能;產品多元化層面,不再局限于面部皺紋,抗衰拓展至皮膚質地、輪廓重塑,應用延伸至身體塑性與私密美容,復合配方應用增加,構建“全場景抗衰修復”生態;個性化治療方面,基因檢測+AI 算法定制方案,結合分層抗衰,實現“千人千面”全層覆蓋。在此趨勢下,企業需聚焦材料創新、配方復合、服務定制,以技術迭代拓展場景邊界,以服務升級強化用戶粘性,在“技術―場景―服務”三維升級中搶占市場制高點,驅動注射類醫美從“功能填充”向“智能抗衰生態”進化,塑造行業未來增長格局。
注射類醫美市場技術升級、產品多元化、個性化治療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二
從產品輸出到戰略協同的系統化出海路徑,開啟全球醫美增長新篇
隨著中國醫美市場逐漸成熟,國際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注射類醫美產品作為中國醫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引領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目前在產品端,玻尿酸(華熙、愛美客)、膠原蛋白(錦波、雙美)、再生材料(艾維嵐)、水光/動能素(菲洛嘉、潤百顏)形成全矩陣滲透,覆蓋東南亞(高性價比)、中東(長效填充)、拉美(本地合作)、歐洲(高端再生材料)等核心市場。然而,出海之路仍面臨國際市場監管差異、品牌積累等挑戰,在此情況下,中國企業可以以差異化注冊+合規布局化解監管壁壘;以技術創新+本地策略+品牌建設應對國際品牌強認知壁壘,積極加入市場競爭,進一步提升品牌認知度與用戶粘性。在戰略協同的系統化出海策略加持下,中國企業有望加快產品出海速度,穩固國際市場地位,進而實現全球市場的持續拓展。
注射類醫美產品出海現狀與策略探討
注射類醫美行業專家之聲
山東焦點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傳利表示:
“合成生物學作為顛覆性技術正在成為國際戰略競爭熱點。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構建高效表達底盤細胞,推動透明質酸產量大幅提升,實現分子量智能可控,進而根據應用場景需求生產不同規格和質量的產品,將進一步賦能原料的創新應用。
玻尿酸不僅在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中的應用,其在組織工程中常用作細胞支架材料,能夠促進細胞黏附和增殖,被應用于軟骨組織修復和傷口愈合等場景。再生醫學領域中,玻尿酸被開發為注射填充材料、組織修復凝膠和藥物遞送系統,具有抗炎、促進組織再生的多重作用。
在寵物食品方面,玻尿酸被用于關節健康產品中以潤滑關節、保護軟骨,還能改善寵物皮膚和毛發健康。在生殖領域,玻尿酸用于優化胚胎移植環境、保護精子活性,并作為術后修復材料,助力宮腔修復和炎癥控制。玻尿酸在這些領域的廣泛應用充分體現了其多功能性和高效性,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其應用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FILLMED菲歐曼(中國區)產品總監李航表示:
“醫美客戶群在整個社會結構里消費能力較高,即使經濟下行還是有較好增速。從整體市場來說,玻尿酸行業競爭勢必越來越激烈,但機會是公平的。
終端教育方面,在產品同質化背景下,品牌方需要增強企業責任感,加強消費者終端的教育,市場也會慢慢發現,醫生和醫院會更愿意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品牌方展開更深入、更長期的合作。
產品與技術方面,產品要做更新和迭代,以玻尿酸填充劑為例,可以引入HA+的概念,以玻尿酸為基礎,配上其他活性成分實現更大價值;技術和理念也要更加科學合理,比如FILLMED菲歐曼正在推行的“DOMINO EFFECT 多米諾面部聯動治療理念”,基本邏輯就是針對于同一個適應癥治療,可以通過不同位置的適量調整達到最好的效果,這種效果是全面部協調的改變,讓臨床醫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注射填充劑用量,更有策略地選擇不同適應癥治療順序,從而達到更自然健康的臨床效果,避免過度治療風險。
這個理念不但會有具體術式的推出,也有一些基本原則、評估工具的推廣,我們希望通過產品線補全,結合科學治療理念,給醫生、機構、消費者更好的價值引導。”
北京愈顏醫療美容診所創始人史睿表示:
“中國醫美當前周期的核心特征,是供給專業化和需求精細化的雙螺旋升級。這絕非簡單的市場增長,而是底層邏輯的重構。
技術進步、藥企入局、資本加碼,的確加速了供給迭代,但也帶來了同質化隱憂。真正的分水嶺在于,能否將技術轉化為終端可感知、可信賴的臨床價值;能否基于長期主義,創新研發出真正兼具短期和長期安全且有效的產品。
對于終端機構而言,競爭核心也已從“誰有產品”轉向“誰更懂需求”。我們必須實現從產品導向到方案導向、從泛化填充到個性化定制的轉變。例如,愈顏正在推行的“化妝式微調”,不僅關注求美者的年齡、主訴、面部特征和骨相結構,更將其細化至職業屬性、性格特質、穿衣風格及美學目標等元素,并融合資深醫師經驗和“極簡美學”的理念,為每位求美者建立動態的“一人一策”治療藍圖,在保留原生辨識度的基礎上,幫助求美者實現更精致、更自信的蛻變。
存量分化時代,信任是最大的壁壘。我認為,對醫美抱有敬畏心是根本前提,只有通過堅實的循證醫學基礎、對安全與品質的極致苛求、對醫生專業能力的長期投入、對美學價值的持續迭代,才能真正贏得當今求美者的信賴,形成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