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5日,據路透社報道,英特爾公司周一表示,美國政府持有其10%股權可能會對其業務構成風險,從可能損害其國際銷售,到限制其未來獲得政府補助。
在美國政府決定將對英特爾的補助轉換為股權后,英特爾在一份證券文件中列出了新的“風險因素”。 英特爾表示,目前尚不確定這一交易是否會導致其他政府機構嘗試將現有補助轉換為股權投資,或使它們不愿意支持未來的補助。
美國政府將使用拜登時期所出臺《芯片法案》中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補助,以及為“安全飛地”芯片計劃授權英特爾的32億美元資金來購買英特爾股權。該交易預計將于8月26日完成。
英特爾在文件中表示,“在適用法律允許的最大范圍內”,英特爾在《芯片法案》中的義務將被視為已解除,但“安全飛地”計劃除外。
文件稱,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大股東,可能會對公司的非美國業務產生影響,因為這可能使英特爾受制于額外的法規或限制,例如其他國家的外國補貼法。
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財年,英特爾在美國以外市場的銷售額占其總營收的 76%,其中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比達到29%。
英特爾還表示,公司以低于當前市場價格向美國政府發行股份,將對現有股東的權益造成稀釋。美國政府購買英特爾股票的價格比上周五24.80美元的收盤價低了4美元。
文件還顯示,美國政府的持股還削弱了其他股東的投票權。與此同時,政府在涉及英特爾法律和監管事務上擁有實質性額外權力,可能會限制英特爾推進有利于股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