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正處于政策落地與行業實踐深度結合的關鍵階段。數字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國家金融戰略的明確方向,也成為銀行業應對經營挑戰、實現突破增長的核心路徑。
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當前銀行業正面臨經營環境的深刻變化,轉型需求尤為迫切。一方面,行業息差已收窄至歷史低位,疊加同業競爭加劇與互聯網金融的跨界挑戰,傳統盈利模式承壓明顯;另一方面,AI技術從探索走向規模化應用,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分布式核心系統建設與智能化服務能力逐漸成為銀行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通過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實現增長,成為全行業共同探索的課題。而手機銀行APP作為銀行觸達用戶、提供數字服務的核心載體,其運營表現直接反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實際成效,也關系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終效率。
從2009年交通銀行率先推出首款銀行APP至今,我國銀行業已經完成業務的線上化遷移,并經歷過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需要精細化經營的存量時代。根據艾瑞監測數據,2023年至今,中國手機銀行APP整體流量在6.5億~7.2億之間平穩波動,用戶單機單日有效使用時間從4.93分鐘跌至2.95分鐘,單機單日使用次數從4.54次降至2.78次,表明行業規模趨于穩定,用戶使用行為呈現出更強的目的性與集中度。
面對用戶流量趨于平穩、使用粘性持續下降的現狀,單純依靠“跑馬圈地”式的用戶擴張已難以為繼,銀行業需要轉向精細化運營模式、挖掘存量用戶價值。艾瑞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實際特點,從“基礎、關鍵、目標”三層構建商業銀行精細化運營策略:在基礎層,通過構建全面精準的用戶分層與畫像體系,結合大數據、AI大模型等智能技術應用,實現資源最優配置與服務的精準觸達;在關鍵層,以場景化布局深化高頻生活場景與金融功能的融合,打造“金融+場景”生態,同時依據銀行類型與客群特征實施差異化運營,如國有大行構建全場景生態,股份制銀行聚焦用戶粘性與場景創新;最終以情感連接為目標,通過用戶旅程地圖識別關鍵節點并設計沉浸式互動,建立用戶對手機銀行APP的情感依賴,實現用戶留存與價值沉淀。
基于此背景,本報告以艾瑞監測數據為基礎,聚焦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銀行APP的經營監測。報告將首先呈現手機銀行APP月活TOP50總榜單及細分榜單表現,再呈現不同類型銀行的運營標桿案例,最終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提供參考。
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銀行APP月活TOP50排名
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數量綜合排名中,艾瑞選取了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月度總獨立設備數(MAU)作為TOP50的排序依據,并提供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MAU環比第二季度的變化率,以呈現各大手機銀行APP的數據變化情況。
從TOP50排名情況來看,國有大行流量優勢依舊明顯,六個國有大行排在第1~7名,其中農業銀行單體APP以超過2.5億的平均MAU持續占據榜首,是國內銀行業流量最大的手機銀行APP平臺;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有10家進入TOP50榜單,排名在5~49名,招商銀行保持領先優勢;另外有17家城市商業銀行與17家農商行/農信社進入TOP50榜單。
環比2025年Q2變化率方面,國有大行均實現增長,增幅在1.6%~6.1%之間;在榜10家股份制銀行中有8家實現增長,其中光大銀行MAU增幅超過10%;城市商業銀行表現有所差距,環比變化率在-11.6%~43.9%之間,其中寧波銀行增幅為43.9%,杭州銀行增幅為33.7%,表現亮眼;農商行與農信社三季度表現也不俗,四川農信與豐收互聯的增幅均超過10%。

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銀行APP運營監測
2025年Q3國有商業銀行手機銀行APP運營監測
2025年第三季度,六大國有商業銀行表現強勢,均處于MAU排行榜前10,中國農業銀行單體APP以突破2.5億的MAU領跑榜單,與近2億MAU的中國工商銀行以及超1億MAU的中國建設銀行構成第一梯隊,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構成第二梯隊,MAU在3000萬~9000萬之間。環比2025年第二季度變化率方面,六大國有大行均實現環比正增長,整體表現強勁,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表現亮眼,環比增速分別為6.1%、5.8%、4.0%。

中國農業銀行單體APP以月均2.5億MAU位居行業第一,其亮眼的數據背后是其極具前瞻性的經營策略,以此為例,可以洞悉國有大行在手機銀行APP建設和線上經營體系建設的前沿實踐:
1)堅持“一個APP戰略”:在數字金融用戶習慣“一部手機走天下”的背景下,農行堅持“一個APP戰略”,其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單體平臺的規模聚合效應,更在于以“協同為徑”打破渠道壁壘,構建起連接金融服務、場景生態、用戶需求與科技能力的全域協同體系。不同于部分銀行曾面臨的多渠道分散運營、服務斷層問題,農行自確立戰略之初便將“協同”貫穿始終,以手機銀行APP為核心樞紐,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通業務流程節點,使其從單一金融工具升級為全域價值連接平臺,彰顯出鮮明的戰略前瞻性。
2)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農業銀行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從獲客、活客到留客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堅守金融為民初心。在客群覆蓋上,農業銀行手機銀行健全“5+N”特色服務,打造標準、大字、鄉村、英文、少數民族五大版本,開設養老、私行、軍人、車主、普惠等專區,滿足老年用戶、少數民族用戶、鄉村用戶等不同群體的金融需求。服務體驗上,農行通過用戶反饋機制形成“需求―響應―迭代”閉環,簡化操作流程、優化交互設計,降低用戶使用門檻,同時依托大數據分析推出“千人千面”個性化服務,精準匹配金融需求與供給,傳遞金融服務溫度。
3)場景建設賦能金融服務:農行秉持“一站式”智慧場景生態理念,構建“金融+生活”立體化生態體系。政務場景上,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出“一網通辦”,用戶可足不出戶辦理社保、票務等業務;民生場景中,創新“清廉食堂”管理公務接待,聯合交通部門推出“無感支付”、電動車充電等出行服務;養老場景上,手機銀行打造“養老社區”,為客戶一站式提供社保、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三大支柱”服務,個人養老金賬戶數量、繳存金額均居同業第一梯隊,并拓展推出康養、養老護理等多種養老“金融+”服務場景。
4)科技投入鍛造核心競爭力:農業銀行將金融科技作為核心驅動力,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構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的技術體系。智能服務方面,打造“會話即服務”模式,用戶開口提問或文字咨詢即可快速獲取服務;數據應用方面,通過“篩選、布放、執行、回收、優化”五步閉環,為客戶構建統一畫像,讓一線客戶經理告別“廣撒網”式營銷,轉而實現高效精準觸達,大幅提升服務轉化率;系統安全層面,通過云計算優化性能,支撐億級用戶在線穩定,并建立多維度風控體系,引入身份驗證工具,依托智能模型守護客戶資金與賬戶安全。
2025年Q3股份制商業銀行手機銀行APP運營監測
股份制銀行在2025年三季度的表現整體不俗,其中招商銀行以超7000萬的平均MAU穩居股份制商業銀行榜首。平安口袋銀行與中信銀行緊隨其后,MAU集中在2000~3000萬;民生銀行、興業銀行與光大銀行MAU在1000~2000萬;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與渤海銀行則MAU不足1000萬,差距較大。從環比2025年Q2變化率看,股份制銀行MAU整體實現增長,其中光大銀行增幅達到11%,中信銀行增幅為9.2%。

招商銀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平均月度總獨立設備數7238.7萬臺,環比變化率達2.5%,在股份制銀行中位居首位,在TOP50榜單中位居第五位。作為零售金融領域“風向標”般的存在,招商銀行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生態化的財富管理服務。2025年第三季度,招商銀行APP持續迭代其13.0版本,通過財富管理的專業升級、金融場景的生態融合以及AI技術的深度應用,持續引領銀行業數字化創新:
1)提供全資產財富管理服務:通過構建全資產管理、財富選品及智慧養老規劃三大功能,打造了一站式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實現資產配置與增值。全資產管理一站式聚合管理用戶資產,并支持長期資產走勢追蹤,為投資決策提供全面數據支持;財富管理方面,招行覆蓋了理財、基金、保險、貴金屬、債券、信托、資管計劃等全品類財富產品,并搭建了“精選貨架體系”,如多寶理財、多享基金、五星之選等,幫助客戶按收益目標、期限、風險分層陳列產品,降低選品門檻;養老方面,上線“備老三筆錢”功能,以實際用途作為出發點,構建了涵蓋風險準備金、終身現金流與彈性儲備池的“金字塔型”配置模型,幫助客戶更科學、合理地規劃養老金。
2)打造“金融+場景”生態:場景化生態打造是目前銀行APP獲客、粘客的重要方式,招商銀行通過把支付、賬戶、財富、消費金融等業務嵌入用戶動線,實現交叉引流與留存。支付場景方面,招商銀行手機銀行App接入中國銀聯云閃付網絡支付平臺,整合優質商戶資源和服務場景,集成二維碼支付、銀行卡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全方位、場景化的便民金融服務生態體系;生活場景方面,招行APP已介入包括社保、公積金、電子稅務局、電子健康卡、高德打車、滴滴打車、順豐速遞等在內的多家合作機構,覆蓋便民、出行、旅游、快遞、購物、外賣、文娛、教育、健康等高頻生活場景。
3)推進“AI+金融”建設:面對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招商銀行加快推進“AI+金融”建設,將AI大模型應用于智能助手、智能風控、智能決策等領域。智能助手方面,招商銀行APP的AI智能助手“小招”扮演能聽會說的智能銀行管家的角色,用戶只需通過語音或文字輸入指令,即可直接完成業務辦理;在智能風控領域,招商銀行運用前沿技術筑牢金融反詐防線,依托AI深度學習、實時內存計算引擎等先進技術,具備毫秒級風險決策能力,切實守護億萬客戶的“錢袋子”;在智能決策層面,App內的"收支賬本"功能能夠一鍵生成、多人共享,用用戶所在乎的視角看收支,通過智能分類與可視化展示,幫助用戶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做出更理性的財務決策。
2025年Q3城市商業銀行手機銀行APP運營監測
2025年第三季度MAU排行榜中,城商行總體表現亮眼,共有17家城市商業銀行進入TOP50榜單,MAU主要集中在90萬~400萬之間。其中,寧波銀行以364.4萬的MAU位列城商行第一名,江蘇銀行、北京銀行與中原銀行緊隨其后。環比上季度變化率方面,各城商行變化率差距明顯,其中寧波銀行實現43.9%的增長,杭州銀行實現33.7%的增長,南京銀行實現22.6%的增長,江蘇銀行、中原銀行、貴州銀行、蘭州銀行、鄭州銀行MAU增幅均超10%。

寧波銀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以43.9%的環比變化率躍居城市商業銀行APP榜單第一名,月均MAU達到364.4萬臺,實現了運營成果的顯著增長。寧波銀行APP在2025年不斷迭代其8.0版本,在客群分層、場景融合、用戶體驗等方面進行建設:
1)打造多客群“專版”界面:面對存量市場,精細化經營是商業銀行的必經之路,而精細化運營的首要基礎是構建全面、精準的用戶分層與畫像體系。寧波銀行APP創新性地為個人客戶打造了標準版、白金版、私銀版和信用卡版四類專屬界面,實現了“專人專版”的精準服務。這種分層設計基于深度用戶洞察,針對不同客群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標準版注重基礎服務體驗,白金版提供全旅程財富陪伴服務,私銀版打造綜合化、全天候尊享體驗,信用卡版則聚焦用卡便捷與優惠權益。
2)融合場景與金融服務:場景化生態建設是商業銀行獲取流量和提升用戶粘性的關鍵抓手,通過高頻生活場景與金融功能的深度融合,可有效延長用戶使用時間、增加使用頻次。在生活場景層面,寧波銀行APP打造個人用戶的生活服務平臺,圍繞購物、美食、生活、商圈四大場景,為客戶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在政務場景方面,寧波銀行推出“浙里辦”專區,一次性接入醫保、社保、公積金、居住辦理等高頻政務服務,通過專線直連“浙里辦”官方平臺,配備多重身份驗證系統,確保業務辦理安全可靠。
3)技術優化用戶體驗:寧波銀行APP以金融科技為底座,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可感知的用戶體驗。在交互優化上,引入AI算法實現首頁內容精準推薦,支持語音、分詞等多元搜索,客戶長時間未操作時智能客服主動響應,解決服務觸達難題;在功能效率上,寧波銀行APP運用生物識別、OCR識別功能、遠程視頻協助等智能技術,大幅縮短業務辦理時間。
2025年Q3農商/農信手機銀行APP運營監測
有17家農商行和農信社入選2025年第三季度TOP50榜單,其中福建農信以781.6萬的平均MAU位列農商/農信榜單第一。四川農信和云南農信緊隨其后,平均MAU均超過500萬,在總榜單中分別排于第15與16位。其余14家銀行平均MAU在100~500萬之間,排名在17~46名之間,差距較大。環比上季度變化率方面,17家銀行中有12家實現正向增長,其中四川農信與豐收互聯增幅超過10%。

結語
當前,我國手機銀行APP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的精細化運營階段,整體流量在6.5億~7.2億區間平穩波動,但用戶單機單日使用時間、次數均呈下降趨勢,行業從快速增長轉向價值挖掘。市場格局上,國有大行以規模優勢領跑,股份制銀行聚焦財富與科技投入,城商行、農商行、農信則依托區域特色鞏固用戶,差異化競爭態勢凸顯。
未來,銀行APP發展將深度依賴數據與AI技術:一方面,AI數字人金融顧問有望成為核心載體,通過自然語言交互、金融知識圖譜、情緒感知升級,打破傳統顧問服務的普惠壁壘,讓普通用戶也能享受專業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數據要素豐富用戶畫像,AI輔助開發降低成本,將推動銀行APP從“標準化”走向“個性化專屬版本”,最終實現從工具到智能服務入口的轉型,助力金融服務高質量普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