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證監會網站)
技術筑基,大運力火箭開啟產業新局
2025年9月15日,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見證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高光時刻――天兵科技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一級動力系統海上試車圓滿成功。此次試車不僅刷新了國內商業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推力紀錄,更意味著國內商業火箭初步具備了“一箭多星”批量發射的工程能力,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天龍三號作為我國商業航天首款近地軌道運力有望突破20噸的大型液體火箭,箭體長72米,起飛重量約600噸,一級配置9臺天火十二發動機,核心性能直接對標國際主流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近地軌道運力可達22噸,可實現“一箭36星”組網發射。這一突破,有效填補了我國火箭運力的缺口,為國內衛星互聯網的超大規模組網提供了高可靠、高頻次、低成本的發射解決方案。
在技術層面,天兵科技展現出了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構建了從火箭發動機研制到整箭集成的全鏈條自主研發體系。天龍三號大運力液體火箭集成了5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其中30余項為首次應用。動力系統上,大規模應用3D打印技術,將天火十二發動機約90%的零組件進行一體化打印,大幅縮短了研制周期;推進劑選擇上,沿用天龍二號全球首次飛行驗證的煤基航天煤油,結合硫分離技術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改善發動機結焦問題,提升了火箭復用潛力;關鍵子系統方面,自主研制的三冗余計算機采用工業級元器件,在保證高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系統成本。
這些貫穿全箭的技術創新,共同支撐天龍三號在可靠性和發射成本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為我國衛星互聯網的大規模組網建設提供了新的運力選項。更重要的是,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競爭邏輯與發展模式。此前,國內商業航天發射服務主要聚焦于滿足中小型、驗證型衛星的零散、定制化需求;而天龍三號這類具備“一箭多星”群發能力、并以重復使用和批量化生產為目標的運載火箭,將推動發射服務從滿足零散需求,轉向支撐規模化、標準化、常態化的星座組網部署。這不僅為下游的衛星制造與應用企業打開了商業閉環的關鍵瓶頸,更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正式具備了支撐國家“新基建”戰略的產業化能力,從單一的技術競爭,邁入由產業模式和生態效率主導的全新發展階段。
規模制造,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從技術成功邁向商業成功,關鍵在于將技術成果轉化為批量化交付能力。天兵科技深諳此道,在啟動上市輔導前,剛剛完成Pre – D輪和D輪合計近25億元人民幣融資,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于火箭批產的備產備料、新一代發動機與火箭的研制。
目前,天兵科技已構建起從火箭自研、規模制造到專屬發射工位的全產業鏈布局。以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河南火箭發動機智造及動力試驗中心、蘇州火箭智造基地、無錫火箭智造基地、酒泉專用發射工位等為核心,形成了完善的航天智造體系。這一體系已初步具備年產30發天龍三號大運力液體火箭及500臺天火系列發動機的制造能力,為大規模商業化交付提供了堅實保障。
規模制造能力的提升,不僅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更帶來了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穩定。通過批量生產,天兵科技能夠更好地分攤研發和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同時,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了每一枚火箭和發動機的質量可靠性,為高頻次發射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頻發射,構建產業生態新優勢
除了規模制造,高頻發射能力也是衡量商業航天企業產業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天兵科技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完成國內首個民營液氧煤油火箭專用發射工位,并已規劃布局新的發射工位,以支撐未來每年60次以上的高頻發射任務。
高頻發射能力的構建,需要從研發、制造到發射的全鏈路布局。天兵科技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實現了各個環節的高效協同。在研發環節,不斷投入創新,提升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制造環節,通過規模制造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在發射環節,建設專用發射工位,提高發射效率和安全性。這種全鏈路布局,不僅保障了發射服務的規模化、常態化,更在產業層面構建起基于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的商業化基礎。
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產業化發展正當時
2025年6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明確將商業航天納入支持范圍,為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打開了通路。與此同時,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全面提速,業內預計低軌星座組網將帶來超過3萬顆衛星的發射需求。能否提供“高可靠、高頻次、低成本”的發射能力,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
在此背景下,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正迎來從“單點突破”到“系統構建”的戰略機遇期。天兵科技此時推進上市輔導,正是其提升整體商業化能力、應對未來規模化發射需求的重要舉措。通過對接資本市場,企業將進一步完善量產與交付體系,強化從技術到產業的轉化能力,初步形成以規模智造和批量發射為核心的長期競爭優勢,支撐國家低軌星座組網部署和“占頻保軌”戰略。
未來,中國商業航天的競爭將不再局限于單一火箭的成功發射,而是涵蓋技術自主性、量產穩定性、發射經濟性與生態協同性的綜合較量。
業內人士指出,天兵科技以全鏈條核心技術為根基,以規模智造與高頻發射能力為支撐,正在率先走通從技術到市場、從產品到產業的商業化路徑,其發展進程也將成為中國商業航天能否實現體系化躍升的重要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