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石表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務,帶來效率與體驗的變革。螞蟻數科在國內市場積累了豐富的AI技術與行業實踐,我們將加大海外本土化運營策略,助力更多海外機構能享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發展紅利。”
螞蟻數科國際業務負責人陳逸石演講
近年來,中國科技公司紛紛加速AI產品與服務出海,更多集中在游戲、娛樂等toC領域。相較于其他公司,螞蟻數科更聚焦在企業級AI服務領域。在海外市場,螞蟻數科主打的AI產品包括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r、多端開發產品mPaaS以及安全科技產品ZOLOZ等。
陳逸石強調,“螞蟻數科將與全球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打造更加豐富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可信的企業級AI服務,加速體驗升級與業務創新。”
今年以來,螞蟻數科持續發力全球化戰略,加速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布局。今年4月份,螞蟻數科宣布其海外總部落戶香港。目前,螞蟻數科已經聯合300多個合作伙伴,服務全球超過1.3萬家企業客戶,覆蓋亞洲、中東、非洲、歐州等24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旗下AI產品全線出海外,在web3領域,螞蟻數科也在積極探索。不久前,螞蟻數科在迪拜面向海外市場推出了專為RWA交易打造的高性能可信區塊鏈平臺Jovay,推動RWA交易進入“毫秒級可信交易”時代,助力全球RWA資產高效流通。
]]>1)市場規模增速略低于預期:2024年中國AI產業規模為2697億元,增速26.2%,略低于預期。主要原因為大模型在實際業務場景的表現未完全滿足客戶需求,且建設成本較高,較多項目仍處于探索階段。
2)算力需求結構性轉變:2024年部分地區智算中心出現閑置,但這主要是供需錯配導致。隨著DeepSeek等開源模型推動推理應用爆發,推理側算力需求大幅上漲,智算中心利用率有望逐步提高。
3) 工具生態日益完善:分布式AI框架、LLMOps平臺和一體機產品等不斷發展,深度融合軟硬件優勢,加速了大模型的訓練與部署,有效支撐了產業側大模型的應用建設。
4)商業化以項目制與訂閱制為主流:政企側客戶以項目制為主,C端產品多采用“免費+訂閱制”的模式。新興商業模式為按應用效果或功能點收費,創新的模式可在降低客戶采購決策成本的同時,倒逼供應商持續優化產品技術與服務。
5)全球化戰略:面對國內激烈競爭,眾多企業積極出海,布局海外市場,在圖像、視頻和社交等領域有較多突破。
6)DeepSeek掀起開源開放與應用落地的熱潮:DeepSeek刷新了市場對大模型現階段性能的認知,其開源策略結合高效、低成本的架構顯著加速了中國AI產業向更加高效、開放和自主的方向邁進,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與應用落地。
財報顯示,泡泡瑪特自2018年布局海外以來,業務版圖已遍及全球近百個國家及地區。2024年,公司首次將海外業務劃分為四大區域,不同區域市場的迅猛拓展顯示了全球潮玩市場的強勁動能。東南亞市場以24.0億元的營收占比47.4%,成為四大區域中收入占比最高且業務增速最快的區域,同比增長619.1%。東亞及港澳臺地區營收13.9億元,收入占比27.4%,同比增長184.6%。北美市場營收7.2億元,收入占比14.3%,同比增長556.9%。歐澳及其他市場營收5.5億元,收入占比10.9%,同比增長310.7%。
在線下渠道方面,泡泡瑪特持續拓展地標性門店,不斷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2024年,海外線下門店數量增至130家(含合營),機器人商店達到192臺(含合營及加盟)。公司在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意大利、西班牙五個國家開設了首家線下門店,并在全球多地的地標性位置成功開設了特色主題店與旗艦店,如曼谷最大的購物中心MEGA BANGNA、越南巴拿山樂園、英國牛津街、美國圣地亞哥等地,進一步增強了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在2024年7月入駐了巴黎盧浮宮,成為首個進駐該頂級藝術殿堂的中國潮玩品牌,這一舉措大幅提升了泡泡瑪特的全球品牌勢能。
在海外線上渠道方面,泡泡瑪特同樣表現不俗。全年海外線上營收14.6億元,同比增長834%。其中,海外官網收入占比最高,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1246.2%。Shopee聚焦東南亞多個國家,營收3.2億元,同比增長656.0%。TikTok平臺渠道增速最快,營收2.6億元,同比增長5779.8%。
業內人士分析,泡泡瑪特的成功離不開其強大的IP運營體系。2024年,公司旗下多大IP在全球市場表現出色,如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實現營收破10億元,推動了集團業績的創歷史新高。同時,泡泡瑪特不斷拓展IP的商業化邊界,通過創新品類與運營,如毛絨品類實現了1289%的爆發式增長,成為年度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