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微博V影響力大會現場
10月18日,2025微博V影響力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當微博運營高級副總裁曹增輝為十位“年度跨域之星”頒發榮譽時,舞臺上滾動的不僅是獲獎者名單,更是一幅內容生態重構的生動圖景――博主們正在打破垂類壁壘,以“真人”為核心,在微博搭建起兼具專業度與生活感的“個人興趣宇宙”,讓創作從“單一輸出”走向“多元共生”。
大會主題“盡興分享,自成影響”清晰地指向內容行業一個深層且迫切的議題:如何擺脫“流量焦慮”的宿命,找到長期主義的創作解法?
微博以“跨域計劃”給出回答:回歸人本身,讓創作者的“人設”回歸真實“人生”。

2025跨域之星合影
引言:從“人設”回歸真實“人生”,跨域創作破解行業困局
“我現在特別想知道爺爺、爸爸在我這個年紀的生活狀態,可我拼湊不出來。但如果我好好記錄自己的每一天,女兒未來想了解我時,就能透過微博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我。”
跨域博主@初曉敏 在頒獎環節中的這番話,道出了眾多創作者的心聲。
當前內容行業,“人設固化”“創作瓶頸”“流量焦慮”成為壓在創作者肩頭的三座大山。為維持“專業形象”,許多KOL不敢越出領域半步,內容日漸干癟、同質化,最終淪為“單一輸出機器”。一旦人設崩塌,更將引發不可逆的信任危機。
在此背景下,微博推出“跨域計劃”,在“活人運營”戰略下,跨域創作不再是“不務正業”,而是以個人興趣為原點,延伸內容觸角的必然選擇,不斷突破自我內容壁壘。正如“跨域之星”獲獎者、跨域博主資深車評人@韓路 所言:
“做垂類久了,內容會變得像‘說明書’,但每個活人都有豐富的生活。跨域計劃讓我們敢把生活分享出來,既賺了流量,又讓網友看到有意思的東西,甚至學到新知識,這是平臺、博主、粉絲、品牌的四贏。”
這“四贏”背后,是微博對創作本質的回歸――讓內容從“精心設計的產品”,變回“有溫度的生活興趣專業內容”。
一、價值重構:跨域創作如何塑造多元興趣與“活人感”
1. 從垂直專家到多元興趣聚合者:平臺戰略的底層支撐
“以前我發內容只聚焦汽車測評,怕粉絲覺得我‘不專業’。直到2024年嘗試在微博分享戶外探險視頻,才發現粉絲反而更活躍了。”韓路的創作轉折,是微博跨域戰略落地的典型案例。

微博運營高級副總裁曹增輝主題分享
跨域內容最大的挑戰在于分發:在微博MAU 5.88億、DAU 2.61億的龐大體量中,一個汽車博主發布攝影內容,如何確保內容不被既有標簽限制,而是被對攝影感興趣的新用戶發現?

微博推薦算法高級總監黃帆主題分享
微博推薦算法高級總監黃帆在大會演講中給出答案。他指出,微博的流量分發基于興趣、社交和熱點三大引擎驅動。其中,興趣引擎的進化直接決定了跨域內容能否被激活:
“近兩年,我們重點引用了大語言模型(LLM),利用AI能力大幅升級了內容理解和用戶體驗。我們通過興趣探索來給用戶發現新的領域,通過社交關系提供信任基礎,還通過熱點提供新話題。我們會對用戶行為做實時的反饋和響應,讓用戶和推薦系統形成良好的互動。”
大模型的作用在于對內容形態的全面理解與用戶興趣的實時捕捉。它能從文字、圖片、視頻等“異構內容”中提取共通信息,甚至能“探索用戶的潛在興趣”。用戶的興趣標簽不再是僵硬的“汽車”、“攝影”或“美食”,而是一個多維、流動的“個人興趣宇宙”――這正是平臺對“跨域”的底層技術支撐。
2. 從“人設”到“真人”:用戶需求的深層共鳴
“像開早餐店一樣發微博。”母嬰育兒博主@小短腿夏醬 這樣形容。她在微博不僅分享育兒經驗,也記錄生活日常。“很多網友反饋說,我們的微博很適合摸魚看。我每天自然地分享文字和圖片,細水長流,路過的人會覺得這條小溪邊好像挺舒服的,我們坐下來聊聊天,嘮嘮嗑,互相分享。”這種“雙向治愈”的互動,是單純垂類內容無法實現的。


博主小短腿夏醬微博生動的圖文分享
常年活躍在汽車測評領域的“假小子”@野生11 坦言:“在整個跨域計劃之前,我穿衣風格非常統一,就是牛仔褲、背心、襯衫。” 直到2024年參與微博跨域計劃后,她開始發布穿搭視頻、藝術展打卡內容。當她將汽車與時尚、女性生活等元素融合,不僅內容半徑擴大,更在原本固化的領域中煥發全新生命力。
興趣的多元化布局,讓博主在“優勢領域”積累專業認知的同時,通過分享“其他個人興趣或生活領域”的內容,展現出角色的立體性與真實性,從而極大強化KOL的“活人感”。
不僅實現了粉絲對博主“跟隨成長”的親密關系,更是滿足其對“真人感”與“陪伴感”的期待。
為量化這種“活人”價值,平臺同步構建了新的質量體系。微博熱點產品負責人李春曉針對創作者“如何評估內容受歡迎度”的疑問,分享了核心機制:
“我們上半年構建了一個新的質量體系模型,即熱文指數。該指數由消費指數、互動指數、漲粉情況三部分構成。”

微博熱點產品高級總監李春曉主題分享
熱文指數的推出,讓跨域創作的效果不再是玄學,而是能實實在在體現在傳播力、吸引力和成長力上。同時,平臺在“金橙V”認證體系中納入深度閱讀行為的考量,正是為了鼓勵博主進行更全面、更有內涵的價值表達,體現“活人”的深度和廣度。
3. 從單一變現到多圈層聯動:商業價值的長效增長
跨域內容最大的商業價值,在于它為KOL拓寬了商業邊界,將單一領域變現升級為多行業價值聯動。這種多元興趣點帶來的高“活人感”和粉絲信任度,是商業長期主義的基石。
平臺通過實際行動保障跨域創作的商業回報,使其更具持續生命力。曹增輝在大會上宣布:
“今年我們預計廣告分成整體的成本約為4.2億元,同比提升41%,這一投入明年還將持續提升。”
廣告共享計劃的堅定投入,為跨域創作者提供了堅實后盾。
從博主實戰經驗看,跨域商業的核心是從流量變現轉向信任變現。資深博主@韓路 在分享《博主怎么更多掙錢》時強調“關注流”的價值:老粉會堅持看完博主發布的任何內容,這是基于信任的親密關系。跨域內容通過強化“活人感”,極大鞏固了“鐵粉”忠誠度,讓博主的商業價值從單一垂類溢出,最終實現多圈層價值聯動。

博主韓路分享
二、案例聚焦:跨域KOL的“多元興趣”與“活人感”實踐樣本
“跨域之星”正是這場內容升級的先鋒部隊。他們用實踐證明了“人設”回歸“人生”的無限可能。
1. 韓路:從科技到戶外,構建不可替代的“人生體驗宇宙”
25年跨域之星、資深車評人、職業旅行家@韓路 的跨越,是重構創作生命力的典范。他的跨域并非拋棄汽車,而是將“汽車、科技、產品測評”作為探索“戶外、旅行、人生”的工具,用“汽車博主”的專業底色支撐“戶外旅行家”的真實冒險。

韓路游記視頻內容

韓路汽車分享
他將無人機、野外生存、科技產品測評融入旅行敘事,讓粉絲從單一測評語境進入廣闊的人生體驗宇宙。這種多元立體的表達,確保他在內容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時,依然憑借強大“活人感”與不可替代的“體驗價值”立于不敗之地,真正實現商業的長期主義。
2. 毛利:從文字到生活,激發“另一個領域的能量”
作家@毛利 的跨域案例展現了“跨域即生活”的盡興與輕松。她將作家的深度觀察與生活體驗結合,將專業(寫作與情感觀察)擴展至旅行、生活美學等領域。
在獲獎感言中,她分享了這種“盡興”帶來的創作驅動力:
“我特別希望微博能夠激發我們另一個領域的能量,也希望今后能夠再多出去玩一點,多分享,謝謝大家!”


毛利生活分享
她的案例證明,跨域能讓內容生產者在“強項”之外,找到新的釋放出口和能量場。通過分享旅行與生活點滴,她將高門檻的“作家”身份,轉化為親切、可追隨的“生活家”,極大提升粉絲粘性與共鳴。
3. 李杰靈:從數碼到跨界洞察,實現人格魅力溢出
作為數碼科技博主(趣測評創始人),跨域博主@李杰靈 的跨域體現了專業KOL如何實現“人格魅力溢出”。他并未削弱在數碼測評領域的專業度,而是將個人興趣如歷史文化、商業觀察、社會洞察等融入內容。



李杰靈視頻內容
數碼科技內容往往聚焦產品參數與測評結果,易陷同質化。而李杰靈通過分享更具個人色彩的見聞與商業社會思考,成功打破數碼圈壁壘,讓粉絲不僅是追隨他的“測評結果”,更是認同他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這種立體的人格魅力,使他的內容受眾不再局限于“科技發燒友”,而是擴展至對獨立思考感興趣的廣泛人群。跨域成為知識型KOL實現粉絲增量與提升用戶粘性的有效路徑。
結語:盡興分享,影響的持續進化
在這個不斷尋求新風口的時代,微博V影響力大會傳遞出清晰信號:內容行業的終極競爭力,永遠是人本身。
跨域計劃,是微博為創作者打開的一扇通往真實生活的窗,它讓博主不再是“人設”的囚徒,而是“人生”的主人。通過技術的精準分發,機制的透明保障,和商業的堅定投入,微博正在構建一個以“真人”為錨點,以“興趣”為半徑,以“信任”為內核的創作生態。
這種生態的進化,不僅讓創作者得以“盡興分享”,更讓影響力得以“自成影響”。它預示著內容行業的未來,屬于那些敢于打破壁壘、真實擁抱生活、并最終將“人設變現”升維為“信任變現”的長期主義者。
這不僅是微博的戰略選擇,更是時代留給所有創作者的一道必答題: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嗎?你的創作,還能保持多久的生命力?
跨域,或許正是那個最有力的答案。每個創作者都將是下一個跨域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