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 政策動態:系統深化和多元推進新階段
二、 市場數據:細分賽道需求旺盛,動能強勁
三、企業動態:從政策牽引到市場內生
四、 焦點事件:五維出力推動中國綠金上半場出圈
五、綠金指數表現:市場顯分化,長期價值與結構性機會并存
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金融邁入系統深化與多元突破的新階段。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在頂層設計、政策引導、工具創新與市場實踐等層面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我國金融體系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雙碳”路徑與高質量發展目標交織推動下,綠色金融不再只是環保產業的融資工具,而成為重塑產業鏈、價值鏈與資本流動路徑的戰略支柱。本期月報將系統梳理6月綠色金融政策、市場、企業與焦點動態,并回顧總結2025年上半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特征趨勢,呈現一個從“綠意萌發”到“生態成勢”的中國綠色金融全貌,為行業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助力中國綠色金融在 “下半場” 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一、政策動態:系統深化和多元推進新階段
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進入系統深化和多元推進的新階段,政策頻率高、覆蓋廣、創新力度強,體現出國家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金融支持“雙碳”目標方面的持續發力和戰略定力。整體來看,政策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特征和發展趨勢:
一是政策體系更加系統完備。2025年上半年,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如《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綠色主權債券框架》等,系統構建綠色金融支持產業轉型、推動結構優化、強化市場基礎的制度基礎。這些政策不再局限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單一工具,而是推動綠色金融從“資金支持”向“服務全鏈條轉型”轉變,覆蓋政策制定、標準發布、機構體系建設、風險管理等多個環節。
二是轉型金融發力。綠色金融從“支持綠色”邁向兼顧“引導轉型”,2025年上半年多地政策明確將傳統高碳行業的綠色轉型納入金融支持重點,例如江蘇發布“1+N+N”轉型金融支持體系建設方案,云南圍繞傳統產業轉型部署綠色金融支持政策等?!稗D型金融”正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協同發展的“雙軌驅動”格局深化。
三是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2025年上半年,《綠色金融術語》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首個綠色金融領域國家標準落地;財政部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氣候準則(征求意見稿)》建立了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門發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則從更高層面勾畫了標準建設的系統藍圖。這些標準為金融機構識別綠色項目、管理環境風險、開展信息披露提供了制度依據,也為未來建立具有國際兼容性的綠色金融體系奠定基礎。
四是政策支持綠色金融工具創新持續。從綠色主權債券、轉型金融貸款、碳減排掛鉤貸款,到碳普惠積分質押融資、新能源期貨產品開發,2025年上半年綠色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氣候投融資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等政策共同發力,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從傳統信貸債券向多元化、場景化、市場化演化?!皞?股+碳+期+信貸”聯動的綠色金融工具體系加速豐富,支持不同類型主體參與綠色轉型。
五是地方綠色金融探索實踐日益活躍。從上?!?+N+X”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到廣東“綠色金融服務美麗廣東”專項行動,再到陜西、深圳、??诘鹊貒@碳普惠、藍碳經濟開展機制創新,這種差異化探索既體現了中央統籌的頂層設計,又顯示出地方政府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日益活躍,政策實踐更加貼近產業和區域特色。各地正在形成差異化的綠色金融政策生態,為全國綠色金融制度升級提供了豐富的樣本和經驗。
此外,本期報告還梳理了2025年6月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動態(1-5月政策動態在往期每月報告中已整理):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
5月28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方案從基礎能力支撐、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3方面搭建了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框架,重點規劃了溫室氣體核算、市場機制設計、適應行動規范等領域工作,為氣候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廣東發布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美麗廣東建設工作方案
6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公眾號消息,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等九部門聯合制定《關于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工作方案》,圍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產業低碳轉型等目標,方案提出實施四個專項行動,具體包括:實施重點領域綠色融資擴面提質專項行動、實施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專項行動、實施綠色融資對接暢通提速專項行動、實施綠色金融生態環境優化提效專項行動,助力廣東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全方位推進美麗廣東建設。
?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作用 助力美麗上海建設的通知》
6月12日,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作用 助力美麗上海建設的通知》,圍繞綠色金融重點領域項目、金融機構專業能力建設、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 《通知》提出,要加大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聚焦“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穩步擴大綠色貸款和轉型貸款規模;完善綠色金融產融合作部門協同機制,加強投招貸聯動?!锻ㄖ芬?,各金融機構要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健全綠色金融工作機制,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
?廣東發布《綠色金融服務美麗廣東建設專項行動方案》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會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綠色金融服務美麗廣東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圍繞“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戰略部署,構建“五個一”工作體系:制定金融支持指導目錄、建立項目庫、創新推廣金融產品服務、健全融資對接機制、打造標志性工程示范項目,以高質量綠色金融推動美麗廣東建設與生態保護,
?上交所制定完成《推動提升滬市上市公司ESG評級專項行動方案》
上交所6月19日消息,近日,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上交所制定完成《推動提升滬市上市公司ESG評級專項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落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要求,銜接《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旨在推動滬市上市公司ESG評級水平再上新臺階。行動方案圍繞提升滬市上市公司ESG評級這一核心目標,針對ESG評級提升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出提供評級指導、推動溝通交流、改進信息披露、形成最佳示范、加強正向激勵、提升管理績效六大方面工作舉措。
?《綠色金融術語》國家標準發布
中國人民銀行公眾號6月19日消息,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國家標準《綠色金融術語》(GB/T 45490-2025),該標準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起草,系我國綠色金融領域首個國家標準,對國內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建立和管理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該標準適用于綠色金融,以及與此有關的管理、科研、教學、交流、投資、融資、出版等領域。詳細標準請登錄金融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查詢:https://cfstc.pbc.gov.cn/bzgk/
二、市場數據:細分賽道需求旺盛,動能強勁
?債券:發行規模創新高,品種結構持續細化
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保持穩健擴張。2025年1―6月,全國綠色債券發行數量294只,發行總額約5000億元人民幣(據Wind與交易所數據匯總),同比均顯著增長。其中,6月新發綠色債券60只,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1269.13億元,發行數量創上半年月度新高,發行總額環比大幅增長。
此外,從發行綠色債券類型看,上半年市場仍以傳統中期票據和公司債為主,但大中型銀行與企業不斷推出浮息債、掛鉤債、鄉村振興專項債等創新產品。例如南京銀行(601009)發行的1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符合《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2024年版),標志著綠色債券與國際標準接軌;交銀金租發行的35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為非銀金融領域首單鄉村振興主題綠色債券,體現了綠色資產價值變現的探索;農發行發行了首只支持國家儲備林建設主題綠色債券。這些創新舉措確實豐富了綠色債工具的應用場景,增強了綠色債工具的多樣性。
?綠色信貸:綠色信貸規模全球第一,A股上市銀行綠色貸款余額普遍增長
當前,中國綠色信貸業務呈現出規模持續擴張、結構逐步優化、主體分化明顯的發展態勢,展現出綠色金融在服務國家低碳轉型戰略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6月18日在上海“2025年陸家嘴(600663)論壇”上的介紹,中國低碳轉型需求旺盛,綠色金融動能強勁,目前,中國綠色信貸規模全球第一。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40.6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6%,一季度增加了3.56萬億元,保持高位增長態勢,充分體現出我國低碳轉型需求對金融資源的強烈拉動。
和訊財經研究院整理了A股上市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情況,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的特征趨勢:(1)大型銀行主導綠色信貸增長,結構分化日益明顯。國有銀行是綠色信貸投放主力,2024年工行綠色信貸投放突破6萬億元,農行、建行、中行綠色信貸余額均超4萬億元;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601166)綠色信貸業務規模最大,貸款余額達9679.31億元,其次是浦發銀行(600000)和中信銀行(601998)分別為6256億元和6005.65億元;當前中小銀行現有業務體系和能力還難支撐綠色金融戰略目標。(2)當前綠色貸款主要集中于清潔能源與節能減排領域,如風電、光伏、水電、綠色建筑、工業節能改造等,信貸資金投向相對集中,整體結構仍存在一定單一化問題。
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碳排放配額價格波動較大
2025年上半年,中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結構性擴大。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啟動交易以來的首次擴圍進入實施階段。這一變化標志著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大高耗能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控排企業數量實現倍增,顯著提升了市場的總體容量和交易潛力,為碳交易制度深度運行奠定了基礎。
2025年1C6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碳排放配額(CEA)交易表現亮眼,上半年CEA累計成交量達3862萬噸,成交額為28.96億元,整體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僅2025年6月,CEA總成交量就達到1588萬噸,成交金額為11.45億元,為年內單月高點,反映出市場參與熱情不斷升溫。價格方面,受到配額增加、CCER替代、行業擴圍以及政策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碳市場價格在2024年10月達到高點(104.01元/噸),隨后在2025年上半年呈現震蕩下行趨勢,5月跌至68.46元/噸(月度跌幅4.20%),6月末回升至75.02元/噸(月漲幅9.58%)。
綠證交易:交易量保持高位,價格新高舊低
2025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核發及交易規模顯著增長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6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1―5月,國家能源局共核發綠證10.93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7.51億個;全國共交易綠證2.87億個,其中綠色電力交易綠證9788萬個。
從綠證類型來看,風電和光伏綠證占主導地位。2025年1―5月,風電(4.65億個)和太陽能(000591)(2.10億個)合計占據1-5月核發總量約62%,仍為綠證市場的主力來源;交易端也分別貢獻了1.47億個和1.21億個綠證,占總交易量約93%。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質發電綠證交易數量已達1300萬個,占比提升,顯示中小型綠色能源項目參與度提升,有助于拓展交易主體多元化。
此外,2025年5月全國綠證單獨交易數量為1982萬個,平均交易價格為2.73元/個,環比增長18.12%。從不同電量生產年綠證來看,價格呈“新證高、老證低”結構分化,反映出市場對最新綠色電力的信用價值偏好強,綠證“新舊分化”趨勢凸顯。
三、企業動態:從政策牽引到市場內生
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活動顯著增強,呈現出融資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類型日益多樣、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國際化步伐加快等鮮明趨勢。整體來看,綠色金融相關企業活動有如下特點:
一是綠色債券市場保持高頻活躍態勢,多筆大額發行創下紀錄。農業銀行(601288)2月發行6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其中3年期發行規模500億元,利率為1.85%;5年期發行規模100億元,利率為1.88%),成為目前國內單期發行規模最大的綠色金融債。興業銀行、交通銀行(601328)、南京銀行、招商銀行(600036)等多家銀行也分別發行300億元、100億元及50億元以上綠色金融債券,資金主要用于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債券產品類型也不斷創新,出現了“綠色+鄉村振興+流域治理”等多重貼標債券、浮息債券、孿生綠債(即同一發行人同時發行綠色債與普通債)等新工具,標志著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在標準化基礎上邁向更高層次的產品結構優化。
二是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多項新型工具陸續落地,促進金融資源更精準地服務綠色產業鏈。例如,興業銀行與天合光能簽署全國首單嚴格對標交易所ESG指南的掛鉤貸款,強化了企業可持續治理與融資成本之間的聯動機制;南京銀行發行全國首單符合《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境內主題綠色金融債券,探索推動綠色融資標準的國際接軌。此外,REITs、ABS等資產證券化工具在綠色領域加速應用,如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和遠景新能源持有型不動產ABS項目,豐富了綠色資產流動性工具箱,也拓寬了綠色基礎設施長期融資渠道。
三是綠色金融“走出去”趨勢明顯增強。中國工商銀行(601398)5月發行總額17.2億美元的碳中和主題多幣種境外綠色債券,涵蓋美元、人民幣品種,并同步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迪拜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與低碳交通項目。交通銀行旗下交銀金租也成功發行全球首單《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主題綠色債券,并在國際市場廣泛認購。中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首筆全球綠色主權債券,規模為60億元人民幣。這說明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正在逐步增強。
四是綠色金融區域協同與產業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上半年上海分行、江蘇銀行(600919)、北京銀行(601169)等地方金融機構聯合政府與企業推進“綠色金融+區域發展”新路徑。浦發銀行在碳博會期間發布面向綠色工廠的金融服務方案,北京銀行與新能源企業特來電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產業+金融”生態融合,顯示出綠色金融正逐步嵌入制造、能源、交通等產業鏈環節,構建起更加緊密的綠色發展協同網絡。
本期報告還梳理了2025年6月綠色金融相關企業動態(1-5月企業動態在往期每月報告中已整理):
?中資券商落地首單“CGT-ESG債券組合”
6月5日報道,中金國際與中國銀河(601881)國際在香港聯合推出“CGT-ESG債券組合”并完成首單交易,該組合對標《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結合雙方ESG評價體系構建,初期規模為400萬美元,包含4只中資境外美元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可再生能源、清潔交通、建筑節能、可持續利用水資源及廢水處理項目。這是在國際市場中資券商中首個同時應用CGT和ESG評價體系構建的債券組合。
?招商銀行發行50億綠色金融債券
6月5日,招商銀行發行50億元3年期固定利率綠色金融債券,資金專項用于《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規定的綠色產業項目。該債券為中債區塊鏈發行系統常態化運行后的首單商業銀行金融債,進一步提高了發行信息透明度及發行效率,同時將助力招商銀行持續以金融“活水”澆灌綠色產業,以創新引擎驅動低碳變革。
?浦發銀行發布綠色工廠綠色金融服務方案
6月5日,浦發銀行在上海碳博會期間發布《“綠”動制造“創”贏未來――綠色工廠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該方案聚焦綠色工廠“能源低碳化、資源高效化、生產潔凈化、產品綠色化、用地集約化”的綠色低碳轉型金融需求,力求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的精準化、定制化金融支持。
?工行發行商業銀行首單浮息綠色金融債券
6月10日,工商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商業銀行首單浮息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80億元,期限為3年,采用每3個月重置利率的定價方式,掛鉤基準利率為60日DR007(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均值,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項目。
?國開行發行8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支持城市更新等領域
6月13日國開行在上海清算所面向全球投資人成功發行80億元3年期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利率1.32%。截至當日,國開行已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2070億元。本次發行的債券所募集資金將用于支持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及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運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等城市更新領域項目。據測算,相關項目按照綠色債券支持比例折算后,預計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4.46萬噸、節約標準煤2.2萬噸。
?南京銀行成功發行全國首單符合《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境內主題綠色金融債券
6月16日,南京銀行成功發行全國首單符合《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境內主題綠色金融債券,規模100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69%。該筆創新性債券募集資金全部用于綠色項目,并優先投向符合《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綠色產業項目和符合低碳發展的綠色制造業項目,重點覆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清潔能源產業、綠色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該筆債券的成功發行是南京銀行踐行“雙碳”戰略的重要創新實踐。
?交銀金租成功發行非銀首單鄉村振興主題綠色金融債券
6月16日,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發行2025年綠色金融債券(第一期)(債券通),本期債券發行規模35億元,發行利率1.70%,發行期限3年,為非銀首單鄉村振興主題綠色金融債券,將帶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相關領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
?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獲批
6月19日,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正式獲中國證監會注冊批復,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生效。項目由華電國際(600027)等能源企業與中信證券(600030)、華夏基金等金融機構聯合發起,通過金融創新鏈接社會資本與清潔能源產業,為“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了分享綠色經濟紅利的優質資產配置工具。項目主要設施為2套480.25兆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機組,經營收入來源于發電業務和供熱業務。
?首單清潔能源持有型不動產ABS發行
6月17日,“泰康資產-財通-遠景新能源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碳中和)”(以下簡稱“遠景能源ABS”)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該項目發行規模2.85億元,采用平層結構設計,項目期限約50年,存續期間不設置開放退出安排。項目的底層資產為河北魏縣恒朋風電場(裝機容量100MW),主要收入來源涵蓋風電上網電費與綠色環境權益收入。作為市場首單清潔能源類持有型不動產ABS,其發行標志著風電資產證券化邁出關鍵一步。
?北京銀行與特來電簽署戰略協議 共推綠色金融與零碳技術合作
6月24日,北京銀行與特來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綠色金融、零碳技術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特來電充電網絡已覆蓋全國366個城市,運營超77.8萬充電終端,涵蓋光儲充一體化等全生態場景。北京銀行提出三大合作方向:提供總行級戰略支持、延伸綠能賽道合作、探索創新業務模式。根據規劃,北京銀行將為特銳德(300001)提供定制化融資方案,并協助對接產業資源;特銳德則將發揮新能源場景優勢,共建“產業+金融”生態。
四、焦點事件:五維出力推動中國綠金上半場出圈
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金融領域發生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焦點事件,和訊財經研究院總結概括為政策引領、市場創新、國際聯動、科技賦能、區域協同五個方面,這既體現了國家戰略的系統性布局,也展現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探索。
此外,本報告還整理了6月綠色金融焦點事件詳情(1-5月綠色金融焦點事件在往期每月報告中已呈現):
?湖北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聯盟成立
5月30日,湖北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武漢中碳登大廈召開,宣告聯盟正式成立。在湖北省國資委支持和指導下,聯盟由湖北宏泰集團牽頭,聯合來自省內外重點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機構及有關行業協會共同組建,首批會員單位124家。
?陸家嘴金融論壇熱議綠色金融
6月19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第八場全體大會中,圍繞“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和產品體系”主題,中外金融機構領袖、監管專家與學術權威學者進行了多維度對話,與會嘉賓普遍認為,綠色金融面臨標準不統一、市場機制不完善等挑戰,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標準、加強產品創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與協同。
?2025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暨中新金融峰會在新加坡舉行
6月11日,2025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暨中新金融峰會在新加坡舉行。來自中新兩國政府、企業,陸海新通道沿線和東盟國家機構的200余名嘉賓出席,圍繞“聯通區域、融通貿易、共促增長”主題,就陸海新通道、綠色與數字化合作等議題開展對話交流。星展銀行、中國銀行(601988)、重慶慶鈴集團等代表參與討論,推動綠色供應鏈、新能源等領域合作。
五、綠金指數表現:市場顯分化,長期價值與結構性機會并存
2025年上半年,綠色金融股票市場整體承壓,但結構性機會仍存,需挖掘細分賽道成長性與政策支持的共振方向;綠色債券市場表現穩健,長債表現最優,反映市場對綠色資產的長期配置需求。
l 國金綠色金融100指數(CI009401.WI)
2025年上半年,國金綠色金融100指數(CI009401.WI)漲跌幅為-4.0481%,成交量累計達到879.1781億股,成交額為1.594萬億元。這一表現反映了綠色股票市場在2025年上半年的整體走勢偏弱,但市場活躍度較高,投資者參與意愿較強。從Wind數據來看,綠色股票市場內部表現存在較大分化,例如,環保指數(886024.WI)上半年漲幅達10.3151%,而新能源指數(884035.WI)則下跌2.2049%,這表明綠色金融相關板塊中,部分細分領域仍具備增長潛力,而另一些領域可能面臨短期調整壓力。國金綠色金融100指數是由國金證券(600109)編制,旨在反映綠色金融相關行業的市場表現,樣本選取覆蓋了環保、新能源發電等相關行業板塊的股票。
l 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 (CBA04901.CS)
根據Wind數據顯示,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CBA04901.CS)2025年1―6月,該指數上漲1.405%,年化收益率達2.9493%;過去一年(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累計漲幅5.319%,年化收益率5.363%,顯示綠色債券市場長期穩健增長。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由中央結算公司和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合作編制,指數成分債券包括已經獲得第三方綠色認證的債券,或是依據債券發行文件中募集資金用途、發行人所處行業、主營業務及主要產品等信息判斷滿足綠色債券相關標準的債券。
聲明提示:
● 本文提及的綠色金融產品及股票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并咨詢專業的投資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