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將“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作為六大重點行動之一,提出“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鼓勵探索無人服務與人工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
在這一進程中,無人駕駛技術作為“人工智能+汽車”的典型應用,通過重新定義生產工具,催生出人機互補、人機協同的全新工作范式,進而孕育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員、數據標注師、數據工程師、系統運維工程師等一系列新興職業。
更進一步,無人駕駛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基建中的多項核心技術,具備高度智能化、無人化、數字化的的技術特點,是推動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興科技力量之一。尤其是在無人駕駛產業鏈的傳感器制造、算法研發、移動平臺運營等環節上,均將出現對應的產業升級,形成高質量的數字產業集群,帶動更多產業、就業機會。
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新職業中,有17個與人工智能直接相關,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等新職業赫然在列。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基于我國300個城市招聘數據監測顯示,2025年1-8月,以算法工程師、人工智能訓練師、數據分析師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需求同比增速超過100%。
其中,無人駕駛產業的招聘需求逐年攀升,智能駕駛研發工程師、調度算法工程師、激光雷達算法工程師、地勤安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已經成為蘿卜快跑等多家企業的熱招崗位,且多個崗位招聘中對具備出租車、公交車、網約車等運營經驗的傳統司機設有優先錄用機制,旨在促進傳統崗位的技能轉型。

面對人工智能驅動就業結構變革這一趨勢,系統性培養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企業正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無人駕駛產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輛已駛入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并基于Apollo開放平臺打造全面的教育實踐方案,助力高??焖贅嫿o人駕駛與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行業輸送亟需的復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