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報今日發文,對這型火箭進行了深入講解。這枚被寄予厚望的火箭,是中國航天為構建低軌衛星互聯網“太空新基建”量身打造的關鍵運載工具,肩負著加速中國星座建設的重任。
據介紹,長八甲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模塊化設計。它如同“更換手機電池模塊”,將基本型的上一代氫氧末級替換為更強勁的新一代通用氫氧末級。
這種“樂高式”組合,加上新材料應用,使火箭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運載能力飆升,700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到 7 噸級,可以覆蓋未來主流軌道任務載荷的發射需求。
IT之家注意到,長八甲最醒目的標志是其直徑達 5.2 米的巨大整流罩。這個“大腦袋”是為容納低軌互聯網星座的大型組網衛星量身定制,通過優化柱段長度,巧妙平衡了衛星包絡空間與整箭運載能力,完美契合“一箭九星”的主流發射需求。
為滿足商業發射的高效需求,長八甲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開創“新三垂模式”。它顛覆了傳統整體轉運測試流程,并大膽用重型卡車替代昂貴的專用轉運平臺,大幅降低成本。這一變革將發射后的工位恢復周期從 3-4 周縮短至 7 天,單次發射成本顯著降低。
]]>伴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全面建設和衛星數據消費市場的興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加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報告指出,中國商業航天正處于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大致劃分為 4 個階段: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型期。其中,成長期又劃分為成長初期階段和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在當下階段,“星箭場測用”鏈條上的企業陸續挺過從“0 到 1”的過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逐步成為共識。
賽迪研究院商業航天首席研究員楊少鮮介紹,開啟太空新基建時代,“航天 +”“+ 航天”等新業態萌芽發展,太空旅游、商業探月有望在 5―10 年內實現政策突破、邁向試驗驗證或商業運營初期。
他表示,根據研判,安全、創新、產能、成本、效率將是未來商業航天發展的“五大關鍵詞”。衛星制造領域將加速向模塊化設計、自動化測試、批量化總裝演進,產能有望迎來集中釋放。火箭發射將向可重復、低成本、大運力躍升,從驗證階段逐步邁向工程應用和規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