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迪咖啡移動車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本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會場內外,庫迪咖啡作為官方合作伙伴,其移動咖啡車成為觀察其戰略的一個切片。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詳解了其“兩手抓”的戰略邏輯,而這一邏輯正面臨市場的嚴峻檢驗:如何在保證極致性價比的同時,實現品牌價值的躍升,并維持整個系統的健康盈利?
品牌向上:綁定熱門IP是手段,而非目的
“品牌向上對我們來說,并不意味著賣高價,而是帶給消費者更多好的情緒價值。”李穎波對環球網記者強調。這一定位,意味著庫迪并非依靠提價樹立高端的傳統路徑,而是選擇了一條看似更輕、實則對運營深度要求更高的路――與年輕人熱衷的文體娛IP深度綁定。
環球網記者梳理發現,2025年,庫迪的營銷動作呈現出高頻、跨圈層的特征,從WTT、環廣西世巡賽到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金雞百花電影節,幾乎覆蓋了年輕群體的核心注意力場域。
“這首先是品牌體量達到一定規模后的必然選擇,其次,這也是高效切入不同消費圈層的路徑。”李穎波解釋道。然而,這種密集綁定背后,是業內對其營銷投入產出比及品牌形象能否真正沉淀的持續關注。庫迪的挑戰在于,如何避免讓合作流于表面的Logo露出,而是真正轉化為用戶的品牌認同。
供應鏈筑基:“低價高質”命題的硬核答卷
一切“價格普惠”的策略,若沒有堅實的供應鏈底座,終將是空中樓閣。“自建供應鏈是庫迪的核心優勢之一,也是‘低價不低質’的關鍵前提。”李穎波對環球網記者表示。
據了解,庫迪在安徽馬鞍山與蕪湖布局的超過40萬平方米的供應鏈基地,是其成本控制的底氣所在。其中,已投產的亞洲最大單體烘焙工廠,以及在建的“超級工廠”,構成了其“全球原料+本土基地+全鏈自產”模式的核心。
這套重資產模式,旨在通過規模效應和全鏈自控來平抑成本波動。“即便面對全球咖啡豆價格上漲的壓力,我們仍能通過長期訂單與全鏈自控實現成本平衡。”李穎波稱。這無疑是其對市場關于其低價可持續性質疑的直接回應。然而,這套模式的效率究竟如何,最終仍需體現在財報中持續的盈利能力上。
產品與科技雙驅:“小步快跑”背后的系統效率
在穩固的供應鏈基礎上,庫迪在市場端展現出“小步快跑”的敏捷性。“年輕人早已將咖啡視為功能性飲料,并期待口味的持續創新。”李穎波指出。為此,庫迪構建了覆蓋咖啡與非咖飲品的全時段產品矩陣。生椰拿鐵等爆品的成功,印證了其產品策略的有效性,但咖啡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生命周期短的挑戰,也要求其創新必須持續不斷。
支撐這種敏捷性的,是庫迪強調的技術基因。“IT部門是公司最大的團隊之一,技術正在拓寬這個行業的效率天花板。”李穎波介紹,從AI優化倉儲物流,到算法實現門店自動運營,技術已貫穿其全鏈路。參與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場合,庫迪的目標不僅是品牌曝光,更是尋求將前沿科技轉化為自身的運營效率。其根本目的,是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將“低價”從一個市場策略,轉變為一種由系統效率驅動的可持續商業模式。
三年間,庫迪咖啡從推動“早高峰現磨咖啡”成為日常,到以1.8萬家門店規模躋身全球前三,其戰略圖景已清晰展開。它正試圖用實踐回答一個行業性難題:“價格普惠”與“品牌向上”這對看似矛盾的目標,是否能夠協同實現?
李穎波認為:“未來誰能同時在價格實惠與情緒價值上滿足消費者,誰就能在市場上擁有更大競爭力。”庫迪的實踐,其真正價值或許不在于它已經取得了絕對的成功,而在于它正將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從單純的價格絞殺,引向一場關于綜合系統能力、品牌情感鏈接與產業整體效率的“價值競爭”極限測試。這場測試的結果,將對中國消費品行業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