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種增速并不能反映行業內的真實情況,只看規模與增速的話很多問題就會被掩蓋。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來說,本質上是一種舶來品,它并不原生與金融行業,反而是在社會發展趨勢上,其他科技力量崛起后,反向輸出給金融行業,才出現了所謂金融科技一說。
所以從傳統金融產業來看,金融科技投入的增減,是脈沖性的。也就是說當新一輪技術出現后,會導致金融機構短期內大規模投入該技術進行改良。但這股風潮退去后,很難說沉淀下來什么具體的能力。至少從預期上,這些投入前后的結果是存在斷層的。
放大來看這一特點廣泛存在于大型的機構中,2024年末,DeepSeek發力,引燃了新一輪大模型應用熱潮,而2024年1-12月,中國大模型項目中標金額呈現出如下態勢。
這隱隱的透露出另外一件,也許是金融行業忽略很久,又本應該不寒而栗的事,即:金融行業傲慢到并不真正的在意技術。
金融科技九大技術趨勢
由此我們在2024年走訪了很多金融與科技公司,調研其在2024年的主要產品業務布局,得到以下九個技術趨勢。分為兩塊:
第一塊是相對重要和前沿,并且有一定的遞進關系:
趨勢一:多模態數據處理技術異軍突起。改善信息收錄方式,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泛化應用。這是所有金融機構在應用科技過程中基礎中的基礎,在實際技術落地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底子有多少漏洞。
趨勢二:低代碼平臺應用。下沉業務開發邏輯,覆蓋更多中長尾金融業務場景。主要服務于金融機構的毛細血管,也就是一些分支機構和部門,所面對的臨時性,突發性和小的服務需求。讓基層業務人員可以快繞過復雜的報備和開發流程,迅速生成可用服務,滿足需求。
趨勢三:金融大模型。集成數據、算法、算力,是大模型能力輸出的主要方式。其內涵是大模型更多利用金融數訓練,生成更符合金融工作環境的模型能力。
趨勢四:AI數智人。數字人的升級。與多模態技術的結合為用戶帶來全新數智體驗。
第二塊是相對獨立的應用點:
趨勢五:RPA與多技術的融合應用。以企業級集成平臺的模式為金融機構提供復雜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趨勢六:“云邊端”協同與邊緣計算。滿足金融機構充分泛在算力的需求。
趨勢七:“一云多芯”融合云平臺。從底層硬件到上層云原生應用的多芯全棧式適配兼容。
趨勢八:隱私計算一體機部署。軟、硬件結合提升隱私計算技術的易用性。服務于中小金融機構數據對接的業務。
第九類:云原生安全。將安全技術與云端應用緊密結合,打造云原生時代安全范式。從數據出口的安全規范,向更前端轉移,即在生成代碼時就會考慮安全方面的內容。
那么應用效果如何?
在2025年初,我們訪問了122位銀行、保險、證券行業的從業人員,以數字化業務部、科技管理部、數據中心、軟件開發等部門的負責人為主,讓他們對自己公司所應用的技術進展做出評分。
一方面是與上面第一板塊趨勢相對應的人工智能,也是與當前社會環境中最熱的技術息息相關??梢钥吹浇鹑跈C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產品部署進程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梯隊:
第一梯隊產品聚焦于服務核心盈利環節以及非核心業務場景下的交互服務與知識支持;第二梯隊產品聚焦于金融業務的中后臺場景,通過技術的賦能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體現人工智能的智慧涌現性;第三梯隊產品服務場景較為冗雜,目前AI智能招聘作為增長較快、市場反饋較好的AI應用受到關注,約有24%的機構已將該項能力投入應用。
來源:N=122,以上所列舉的人工智能產品并不意味著該項產品僅有人工智能一類技術,而是指人工智能在該產品中起較為主導的作用,因此把其歸類為人工智能類金融科技產品;專家訪談,公開資料,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
另一方面聚焦于更加基礎的大數據層面。同樣可以看到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產品聚焦于數據要素開發與基礎應用,圍繞用戶經營與全生命周期運維的數據支持。第二梯隊產品聚焦于數據要素在業務場景的深度應用,關注數據標簽與信息的傳達,服務的業務場景專業化程度更高。第三梯隊產品更加關注金融業務的長尾場景,多以完善用戶的深度服務體驗為主,聚焦業務價值鏈的遠端。
來源:N=122,以上所列舉的大數據產品并不意味著該項產品僅有大數據一類技術,而是指大數據應用在該產品中起較為主導的作用,因此把其歸類為大數據類金融科技產品;專家訪談,公開資料,艾瑞咨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繪制。
所以,終極的結論浮出水面
在前文中,我們提過,金融科技在金融機構的應用,是跟隨社會科技發展趨勢而來的。這一點在金融機構在技術的應用上有所體現,金融機構的自主性很差。應用最成熟的板塊,基本都可以在當前社會最熱門的供應商中,找到其售賣的影子。也就是說,所謂的金融科技,投入前后的能力斷層,本質上是因為金融機構并不明確知悉自己的需求,往往是供應商兜售哪類產品,他們才拿來主義的應用。這體現出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最具實力的金融機構,其生態位僅僅是科技公司發展過程中的市場,并不是主導者。
而我們觀察金融機構的核心價值,其實是對金融生產資料的牢牢掌控。這些生產資料包括現金與各類金融產品,和更為重要的數據。所以對于這樣的優勢,金融機構想要在金融科技領域有所建樹,只有三個方向:
第一,利用資金資源優勢,投資有潛力的技術公司。只以投資人的身份,參與科技領域的進步,產生的收益總好過于無意義的金融科技投入。
第二,將數據生產資料與有技術的公司進行在必要安全框架下的合作,輔助技術公司利用數據產品獲得利潤。
第三,完全拋棄金融母公司的包袱,以不要求KPI和集團貢獻的方式,成立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將所有的技術在自己體系內應用成行業標桿,進而再與市場上已有的科技公司競爭。
除此三法,以目金融公司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來看,金融科技必然會延續脈沖式增長的虛假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