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一針頭是豬場內部生物安全措施中被廣泛提及卻很少被實踐。針頭共用已經被證明是豬場內部疾病交叉感染的一個重要源頭。因此針頭共用也被認為可能會在豬群中傳播非洲豬瘟病毒。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為了驗證這一可能性,最近,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對此開展了相關驗證。
他們使用了60頭4周齡小豬,分成兩群,一群12頭豬作為種子豬,一群48頭作為哨兵豬。
種子豬分成4組每組3頭,其中三組分別通過滴鼻接種高(10^8 拷貝數/毫升)、中(10^6 拷貝數/毫升)、低(10^1 拷貝數/毫升)劑量的非洲豬瘟病毒,剩一組作為陰性對照組。
在種子豬接種病毒后第7天時(病毒高峰期),分別使用設備和傳統針頭式注射器,對所有四個種子者的豬進行皮內(無針)和肌肉(有針)注射疫苗佐劑。注射完之后,用剛使用完的兩種注射設備,對哨兵豬注射相同劑量的疫苗佐劑。哨兵豬分為8組每組6頭豬,分別接受四組種子豬兩種注射器的佐劑注射。
此后,每天觀察哨兵豬的臨床癥狀,已經通過定量PCR檢測非洲豬瘟病毒DNA。
結果:
1、所有的種子豬,除陰性對照組外,全部出現了病毒血癥。
2、所有使用針頭進行肌肉注射的哨兵組都檢測到ASFV病毒血癥。
3、使用針頭肌注實現的非洲豬瘟病毒傳播效率與種子豬的病毒滴度正相關。高劑量接種的種子豬對應的哨兵豬的癥狀更嚴重更急性。
4、進行皮內注射的哨兵豬中沒有觀察到病毒血癥或臨床癥狀。
研究者認為,這項研究證實了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共用針頭在豬群之間進行血源性傳播。而在本實驗中無針注射阻止了病毒傳播。
該文章發表在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鏈接可在文末推薦閱讀中獲得。
值得關注的是,無針注射器使用成本非常高昂,而精品國貨豬士多易換針注射器,價格是無針注射器的百分之一都不到,通過針頭快接裝置實現針頭秒換,一樣可以避免針頭引起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