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巡欄檢查,將有問題的豬識別出來,并及時給予干預措施,是豬場一線員工的日常操作,也是豬群健康管理的基本內容。要想將異常豬識別出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正常的、健康的豬群應該是什么樣子。需要通過不斷地觀察、比較來提高自己識別異常豬只的能力。
那么如何觀察豬群呢?首先要從遠處(盡可能不打擾到豬群)進行觀察,這樣就不會改變豬群當前的行為模式。稍微打開一點門縫,傾聽豬群中是否存在咳嗽、打噴嚏或躁動的跡象。然后再悄悄地進入豬舍,巡視各欄的情況。
對于豬只的個體觀察來說,建議遵循BEST觀察模式對豬只個體進行檢查,遵循一致的觀察模式,有助于進行比較。
1
Body/身體
應從頭到尾對豬的體況和體形進行一致、系統的觀察。觀察豬的頭頸部是否存在腫脹/膿腫或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頭部傾斜或頻繁搖晃。豬的體況應良好,不跛行,體況評分至少為3(5分制)。豬的腹部凹陷或脊柱、髖骨和肋骨凸顯,可能是由于無法獲得飼料或因為寄生蟲或其他腸道疾病導致消化吸收不良。正常情況下,唯一應該有點明顯的骨頭是肩胛骨,頂線應該是水平的,而不是拱起的。
圖1. 以一致的觀察模式對每個豬進行觀察,從吻部開始順時針觀察并記錄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健康豬的肌肉應該是豐滿的,充滿活力的。每頭豬用時1-3秒,這意味著一個存欄2000頭育肥豬的豬舍,根據健康狀況,平均需要30 - 100分鐘
圖2. 異常豬只往往很瘦,毛發粗糙或油膩。皮膚出現病變意味著可能存在更嚴重的問題。觀察中也應注意是否存在疝氣,關節腫脹等異常。豬的姿態可以傳達疼痛信息。如,即將分娩的母豬可能會表現出坐立不安,更多的時間站立,或者由于分娩帶來的不適或疼痛而頻繁變化姿態。背部拱起可能是腹痛的跡象,或者是因為肢蹄病而避免肢蹄承重的結果。臀部應無損傷,相對干凈,沒有分泌物的痕跡(這可能與傳染病、寄生蟲或營養不良有關)。豬的糞便應該成形,沒有腹瀉。腹部應飽滿,下方無異常腫脹。腹股溝疝和臍疝是生長豬中比較常見的情況。種豬可能會出現生殖器、乳頭損傷或乳腺炎。
在觀察身體的同時,注意豬的呼吸是否正常。急促呼吸或沉重的腹式呼吸可能與熱應激、空氣質量差或呼吸道疾病有關。豬如果用嘴呼吸,表現出呼吸困難、坐立不安、打噴嚏、咳嗽或喘息的跡象,則說明豬只存在異常。
考慮到身體結構會影響豬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所以需要仔細觀察肢蹄結構是否異常。關節和肢蹄部應無炎癥(紅、腫、熱)或傷口,并整體呈現一種緊致修長的狀態。觀察蹄匣與皮膚連接處是否有水泡或潰瘍的跡象。開放性潰瘍、蹄裂或蹄底/體病變會讓豬很痛苦,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感染和更復雜的健康問題。這些損傷往往導致豬只步態異常,不愿移動或不愿站立。
跛行可能是由于受傷、環境問題(如地面非常光滑)、飼喂不足、疾病或遺傳造成的。跛行的跡象包括步態僵硬或步幅縮短,避免受損肢蹄負重,不愿站立或走動,或顫抖。這些問題是導致生長豬和母豬早期淘汰的一個常見原因,給生產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02
Eyes、ears 、nose/眼、耳、鼻
圖3. 健康豬的鼻子或耳朵上沒有病變、瘀傷或壞死。耳朵應該相對干凈,沒有異物堆積。眼睛是睜開的,沒有分泌物。
首先應從遠處檢查豬的雙眼,評估眼球的結構、大小和位置。健康的豬應該有明亮的、張開著的眼睛,眼瞼呈粉紅色。眼睛無神、凹陷、渾濁的眼睛說明豬存在異常。過度發紅、發炎、有白色或黃色(膿性)分泌物則表明可能是病豬。在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情況下,眼角處常常可以看到膿性分泌物。
正常的耳朵應該沒有任何腫脹、寄生蟲或物理損傷,沒有(因寄生蟲感染)。耳朵腫脹可能是由于打架或甩頭造成的血腫。鼻子應該是直的,沒有出現左右偏移,濕潤的,沒有病變、水泡、出血或分泌物。
03
Skin、hair/皮膚和毛發
豬的皮膚和毛發應該是光滑、干凈、平整和均勻的。病原體感染、打架、環境或缺乏營養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腫塊、潰瘍、壞死、膿包/丘疹、水泡(透明水泡)、斑禿、皮膚發黃或者被毛粗糙/無光澤/不均勻。皮膚發白的豬也相當常見,可能是由于缺鐵或失血造成。此外,發生流感后,經??梢钥吹狡つw發白的豬。皮膚局部隆起、油膩或瘀傷也是不正常的。皮膚上出現的抓傷或蹭傷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
對母豬來說,磨蹭肩部和體況不佳與肩部潰瘍有關。母豬的關節處更容易出現皮膚磨損。通常情況下,與打架有關的病變,會在頭頸部或臀部出現平行的傷口,而腹側咬傷的傷口一般為圓形。由于混群而產生的攻擊行為可能會對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群養模式)造成傷害,包括皮膚損傷、咬耳、咬尾、外陰咬傷、甚至跛行。
04
Temperament/性情
豬生來是個好奇心很強的物種,甚至在受到驚嚇或興奮時也是如此。尾巴直立上翹、沒有損傷,說明豬目前的狀態良好。當接近它們時,它們會用發出聲音來回應你的存在,當你進入它們的安全區域時,它們就會逃跑,然而,由于它們好奇的天性,它們很快會跑回來觀察或從遠處觀察你。如果它們沒有觀察你或對你不感興趣,應該試著尋找其中的原因。
圖4.?病豬并不總是豬圈里最小的那一個,但往往會離群索居,精神沉郁
行為上的變化包括避免接觸、離群索居、摩擦地板/欄位/墻面和采食減少等。剛斷奶的保育仔豬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咬腹/耳/尾。這可能是由于斷奶時間過早、環境豐容做的不夠、密度大或豬舍空氣質量太差造成的。出現劃水、搖晃或表現出共濟失調癥狀的豬,要立即進行干預處理。
一旦發現有問題的動物,管理員應立即按照既定治療方案和獸醫建議做出干預,以增加豬只恢復健康的機會,減少豬的痛苦,提高動物福利。
總結
遵循BEST原則對豬群或個體進行檢查,可以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這些觀察不僅可以改善病豬或異常豬只的福利水平,而且有助于降低豬只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