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如果育肥豬飼喂密度過高,會對育肥豬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高密度對于育肥豬生長性能并無影響,并且高密度下,單位豬欄可以產出更多豬肉,因此可以提高生產效益。
該研究在位于北愛爾蘭阿爾碼的名為JMW農場的商業豬場開展。他們把完全分開性別的公豬和母豬分成多個飼養密度進行飼養。最小密度為0.8㎡/頭,最大密度為0.69㎡/頭,這也是英國動物福利法規所允許的最大密度。
育肥豬38kg引入,自由采食生長期飼料至70kg,然后切換成育肥料養至120kg。每兩周對豬稱重一次,并記錄每欄豬的采食量。由愛爾蘭農食和生科研究所(AFBI)的研究者來統計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四個密度之間的成績之間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所有組的最終體重都是125-126kg。不同密度中給你,動物福利情況也沒有明顯差異。這表明豬場可以提高飼養密度同時不會對生長性能造成影響。提高密度意味著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出欄效益。
實驗參與者邁克爾·康納利(Michael Connery)表示,之前認為的密度高會影響豬生長性能可能是由于品種、閹割以及豬群健康問題導致。
他表示:“之前的實驗都是5頭-15頭豬一欄,但我們的實驗是46頭豬一欄。更多的豬意味著更加復雜的社會結構,以及不一樣的采食規范。我們的實驗中豬可以活動的整體空間更大,膽小豬可以有更多的地方逃跑。而當豬越來越大空間顯得局促時,社會等級已經形成,所以也不再是個問題。”
主要參考來源:
https://bsas.org.uk/animal-bytes/pig-performance-not-affected-by-higher-stocking-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