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所美國大學聯合開展了在保育舍使用降低夜間溫度的方法的研究,以測定這種方法對小豬的生長性能是否帶來影響。
所謂降低夜間溫度是,白天豬舍維持豬所需常規溫度,夜間溫度降低5-8℃。降溫通過改變加溫器的目標溫度實現,同時通風參數設置不變。這樣到了夜間,豬舍溫度會降到并維持在加溫器所設置目標溫度。而到了早上,加溫器溫度恢復設置,溫度提升并維持在常規溫度。這種方法可以在很多市售的通風加熱控制電腦中可以自動實現。
在他們的研究中,效果最好的方案是,在斷奶豬進舍之后第5天開始,夜間溫度設置為降低8℃,日間溫度開始于早上7點,夜間溫度開始于晚上7點。使用這種方案開展的實驗顯示,夜間降溫組的豬在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方面與普通對照組之間沒有差異(結果見下表)。兩組之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沒有區別。但是夜間降溫組少用30%的燃料和20%的電。這一結果在4個不同地點開展的實驗中得到驗證。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夜間降溫的模式應該在豬適應了新豬舍,并能夠正常采食之后開展。這也是為什么實驗選擇在豬進舍后第5天開始夜間降溫模式的原因。如果豬群健康有問題,則要考慮不能降溫太激進,即不能超過8℃。
主要參考來源:
https://www.nationalhogfarmer.com/news/time-think-about-controlling-heating-costs
https://doi.org/10.2527/jas.2012-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