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沒坐地鐵,想著好久沒坐公交車了,該修的路也該修完了,就坐了公交車,不知道為什么公交車速度還是和之前一樣慢多了,但司機開的比較穩。早高峰該堵的車還是要堵的,就這樣緩緩走了二十幾分鐘后,還沒到市中心就很堵了,我焦急的望著窗外。遠遠看去一輛黑色的長安CS75plus停在一個非十字路口的人行道斑馬線上,這個地方沒有紅綠燈,也沒有天橋,行人過路的時候都是自己看車路過,若沒有交警,高峰時刻必定堵車,而且行人通過也不安全。
果不其然,往前走看到一個女的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車主焦急的站在旁邊打著電話。不知道女的傷的怎么樣,按理說高峰期車的速度應該不超過50邁,這樣的速度撞一下頂多傷傷筋骨,而她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我不敢說她在假裝或者說等待賠償,但她這樣趴在北方寒冷冬天的瀝青路上,令人唏噓。
也許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去指責車主不注意駕駛,也許會有人指責這個女人過馬路不看車。但是我想到的卻是“若非所迫,誰不愿從容生活”。
出門前車主和女人都像平常一樣給家人告別,都趕著去上班,他們的父母和兒女都等著他們下班一家人一起吃飯聊天。誰都不愿發生這樣的事情。若非怕上班遲到被老板責罵被罰工資,車主也不會開快車,女人也不會強行過馬路。所以這個時候不要去指責是誰的錯,換個角度去思考,以后我們是否應該學著從壓力中從容生活,做什么事情都慢一點,穩當一點,不要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影響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