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的精髓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李宗吾先生說:“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為不厚不黑,這個境界,只有在古之大圣大賢中去尋求”。意思就是說,在吸收了厚黑學的精髓后,依然不會讓人覺得你是個臉厚心黑的人,那么你才算達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好像流水一般,所有高山都阻擋不了水流向大海,可以滲透一切,卻如此溫柔。或許第三層境界,就像是佛學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真正的大智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多說無用。
網絡上的心靈雞湯,勵志軟文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厚臉皮,不能為一些規則和內心所束縛自己。確實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很多時候運用“厚黑學”的精神也是需要合適的場景的,不能說什么情況下都厚著臉皮不按規則和常理做事。
今天,有一個將近8年未見,關系也不怎么好的連微信都沒有的朋友,突然加我給我發消息,由于忙沒顧上回,中午吃飯的時候給我打電話了,因為我的手機號10年沒換了,所以她知道我的號碼。
經常有多年未聯系的朋友加我,這時我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事實證明我的預感的正確的,加我多半是借錢的,還有借駕照扣分的等等。每次我都在想,好多年都沒聯系了,有困難的時候才知道聯系我借錢,那不困難的時候干嘛去了?我們關系還沒好到這種地步吧?
我個人性格原因,每每此時我都覺得很尷尬,不知道怎么拒絕,不是我不想借,而是我無法評估借錢的風險。想想人家對你開口都不覺尷尬,我拒絕有什么尷尬的,“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開始各種理由決絕,掛了電話,心里默默拉黑。
我不知道這些多年不聯系,一聯系就借錢的人是怎么厚著臉皮開口的,臉皮再厚不按規則和常理做事,也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們一定要“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正如上面所說“在吸收了厚黑學的精髓后,依然不會讓人覺得你是個臉厚心黑的人,那么你才算達到了這個境界。”
這也許是我對“厚黑學”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