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8月26日消息,海底撈日前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207.03億元,凈利潤17.55億元,核心經營利潤達24.08億元。盡管營收規模保持穩定,但翻臺率從去年同期的4.0次/天微降至3.8次/天,客流量同比減少至1.9億人次。公司坦言,市場競爭加劇與消費需求迭代是主要挑戰,但通過精細化運營與多元化布局,仍守住了行業領先地位。
自2024年開放加盟以來,海底撈的“老店+新店”組合模式已驗證可行性。截至6月底,全球門店總數達1363家(自營1322家+加盟41家),上半年新增28家門店(自營25家+加盟3家)。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優化門店網絡,通過“啄木鳥計劃”關閉部分低效門店,確保資源向高潛力區域傾斜。
更值得關注的是外賣業務的爆發式增長:上半年外賣收入同比增長近60%,其中主打“一人食”場景的“下飯火鍋菜”貢獻超55%的外賣收入,拌飯、自制飲料等新品類測試進展順利。海底撈透露,未來將打造“外賣超級廚房”,探索衛星店模式,并整合會員體系與私域運營,進一步提升用戶粘性。
海底撈方面表示,為應對消費需求多元化,海底撈推出“不一樣的海底撈”計劃,通過區域化產品、場景化門店與專屬客戶經理,打造差異化體驗。例如,山東推出“鱸魚湯三鮮火鍋”,湖北上線“櫻花季菜單”,鮮切工坊、夜宵主題店等特色門店已超50家。此外,會員體系突破2億大關,通過與IP聯名、異業合作(如旅游、出行權益),持續拓寬品牌影響力。
數字化方面,海底撈正構建覆蓋全品牌的智能中臺體系,將管理經驗沉淀為自動化、智能化流程,從服務、研發到拓店全鏈路賦能。公司稱,該中臺不僅降低門店管理難度,更將為未來多品牌擴張提供技術支撐。
面對復雜市場環境,海底撈管理層強調,將持續精進服務能力、優化用餐體驗,并通過動態調整“啄木鳥計劃”與“紅石榴計劃”,探索特許經營與收并購機會。公司表示:“餐飲行業永遠需要創新與韌性,海底撈將以長期主義視角,在守住主業優勢的同時,開辟第二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