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當前,具身智能技術持續突破,國內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多模態感知、六維力傳感等關鍵技術取得進展,資本市場也持續看好其發展前景。有分析人士稱,隨著政策支持和消費電子、汽車制造等場景落地加速,形成產業良性發展生態,具身智能有望加快商業化進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研究報告也提出,中國具身智能產業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0億元、在2035年突破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圍繞具身智能行業已成交了多筆上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包括6月份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新一輪11億元人民幣融資,以及近日藍點觸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由紅杉中國領投、珠海科技產業集團跟投的C輪超億元人民幣融資。
但另一方面,產業界也存在對于具身智能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賽迪智庫近日發文稱,從產業完善所需的技術鏈支撐看,具身智能最終要實現商用,還須解決在泛化性、軟硬件結合、標準與規范等方面存在的難題。面對行業熱度,作為國內智能機器人力控感知技術領軍企業,藍點觸控創始人劉吳月公開表示:“對高科技方向而言,泡沫一定存在,沒有泡沫就沒有快速發展。”他強調,藍點觸控的目標是“泡沫褪去后,我們依然屹立不倒。”

公開資料顯示,藍點觸控自2019年成立以來,專注于智能機器人力控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核心產品六維力傳感器與關節力矩傳感器,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成功打破海外廠商的技術壟斷。
目前,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人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多元場景,客戶覆蓋智元機器人、小米機器人等頭部企業;公司連續三年實現銷售收入翻倍,2025年六維力傳感器出貨量已過萬套,占國內人形機器人出貨量80%,關節力矩傳感器出貨量突破10萬套,占國內總出貨量95%以上。
對于具身智能行業投融資的旺盛表現,劉吳月認為,當前機器人落地已超越“原型驗證”階段,在數據訓練、迎賓展示、商演及部分工業有限場景中,正形成批量穩定需求,并表示:“本輪融資不僅是資金支持,更是深度的戰略協同。我們將攜手紅杉中國、珠海科技產業集團等伙伴,全力加速技術迭代和全球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