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性事件”
鑒于美國天文學家目前擁有的望遠鏡技術,如果按照當前的進度發展下去,未來幾十年內,人類或許能收集到確鑿證據,以解答最為深刻、與人類生存休戚相關的問題: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然而,負責回答這一問題的NASA正面臨資金和人員危機。美國政府提出的2026年預算方案將NASA的經費削減近1/4。這意味著,考慮通脹等因素,NASA的經費將與1961年(美前總統肯尼迪呼吁將人類送上月球之前)持平,這被美國行星協會稱為“滅絕性事件”。
當前的NASA肩負更多重任:維護國際空間站,搜尋可能毀滅地球的小行星,以及利用地球觀測衛星幫助農民監測土壤狀況。美國政府的預算還要求大力推動人類登陸月球和火星的進展。在如此縮減資金的情況下,很難想象NASA將如何安全準確地履行現有職責,遑論研發先進且昂貴的科學設備以推進地外生命的探索進程了。
“宜居世界天文臺”或將爛尾
NASA幾乎所有的部門經費都面臨大幅削減,科學任務理事會首當其沖――被削減了近50%的經費,這對未來探索包括外星生命在內的偉大發現構成嚴重威脅。科學任務理事會的科學家曾打造了哈勃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等一系列非同尋常的儀器,拍攝了3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捕捉了如太陽這般的恒星的垂死掙扎,記錄了孕育新一代恒星、行星的星云圖像。
最糟糕的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宜居世界天文臺”(一種空間望遠鏡)的開發預算在政府提案中被削減80%,從2024年的1700萬美元降至2026年的僅300萬美元。2023年,科學任務理事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受命建造“宜居世界天文臺”,專門用于尋找距離地球數光年的行星上的外星生命。NASA計劃于2040年左右發射“宜居世界天文臺”,其大小與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大致相同,運行軌道也類似。但與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不同,“宜居世界天文臺”先進的探測器能夠在遙遠恒星強烈的光照中分辨某一行星的光芒,難度堪比從紐約市監測在舊金山甲骨文公園刺眼場地燈光中飛舞的一只渺小螢火蟲。
然而,如今許多天文學家擔心,NASA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建完并發射“宜居世界天文臺”,或者利用它執行一系列任務,而這些任務在未來能夠維持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強大優勢,同時在尋找外星生命方面保持領頭羊地位。根據美國政府的計劃,NASA將被迫放棄19項正在進行的任務,包括無人太空船朱諾號和“新視野號”探測器。朱諾號正顛覆天文學家對木星的認知,并可能助其了解其他星系和類地行星;“新視野號”探測器耗時近10年才抵達冥王星,目前正在飛向太陽系邊緣的未知空間。此外,兩項有望將人類送往金星的任務預算也被砍掉。
NASA可能失去核心技術
在美國面臨的重重困境中,太空科學領域的損失或許微不足道。但美國太空科學為維護國家強大、繁榮和贏得世界尊重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2026年預算案獲得通過,NASA1/3的高科技員工將失業。反言之,該機構將失去數十年的核心技術經驗: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將無人探測車從地球上發射出去,讓它穿越數億英里的深空,然后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另一個星球的表面。隨著預算削減計劃的實施,許多NASA科學家可能會被迫前往其他國家工作,或者被迫提前退休,甚至被解雇。NASA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將面臨更大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