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面交通陷入癱瘓,低空經濟的脈絡正在城市上空悄然生長。
據中國民航局此前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工信部也曾預計,未來5年內我國無人機數量將突破千萬架。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近日公開提到,“一方面低空經濟可以創造出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可以為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撐,特別是電子商務、救護救援和救災。近些年來,旅游業也與低空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頂層設計錨定航向,空域改革加速破局
低空經濟正迎來政策東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低空經濟”,政策重心從“積極培育”轉向“規模化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進入新階段。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還轉發了商務部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最新政策。其中在“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部分也提到了多項與低空經濟有關的政策措施。
在立法層面,《低空經濟促進法》進入加速起草階段,直擊空域管理、市場準入、飛行安全等關鍵瓶頸。此外,民航局新規突破120米限高限制,為超視距物流配送掃清障礙,四川、深圳等地也在試點"低空物流走廊",實現無人機與有人機錯峰運行,構建起空域管理改革的"試驗田"。
地方層面,深圳計劃2026年建成1200個起降平臺,形成日均10萬架次的飛行支撐能力;上海加速長三角城際空中交通網建設,覆蓋蘇州、南通等核心城市。安徽、湖南等地推出無人機物流航線補貼政策,最高按100元/架次標準扶持,推動物流網絡向偏遠地區延伸。政策紅利與基建投入雙輪驅動,低空經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技術革命賦能商用,空管體系智慧升級
技術突破正在重塑低空經濟的底層邏輯。中科院研發的高比能電池實現340Wh/kg能量密度,支持-40℃至60℃寬溫域運行,續航提升20%-40%;億航智能固態電池將于2025年底量產,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商業化按下快進鍵。空管系統邁入"智慧化"時代,上海、深圳率先推進5G-A網絡與衛星互聯網融合,實現低空全域通信保障。深圳啟動低空智聯網網絡標準編制,杭州試點智能交通管理平臺,日均高效調度超500架次飛行器,管理效能提升40%。
eVTOL與無人機商用化進程全面提速。小鵬、吉利等車企深度布局飛行汽車研發,多家企業完成適航取證;大疆等無人機巨頭持續技術迭代,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擴大。京東、順豐等物流巨頭加速中長途無人機運輸場景落地,構建起"干線-支線-末端"全鏈條物流網絡。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耦合,正在推動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現實。
多場景爆發式增長,重塑萬億級商業版圖
從物流到應急救援,從空中旅游到城市交通,低空經濟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冠燦曾提到,“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依托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形成了多元化、綜合性的經濟形態。”
物流領域率先實現顛覆性變革。深圳開通國內首條口岸無人機配送航線,無人機配送在節假日等高峰時段單日配送量接近百單,成為連接深港兩地的“空中橋梁”。截至2024年底,美團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開通31條航線,累計完成超30萬訂單,實現“10分鐘送達”的即時配送體驗。在四川涼山等偏遠地區,無人機物流成本較傳統方式降低40%,徹底改變"最后一公里"配送格局。
應急與醫療場景迎來效率革命。航天彩虹無人機在緊急救援中僅需2小時即可完成救援物資投放。深圳則通過規劃醫院周邊起降點,將急救響應時間壓縮至分鐘級。
這種“空地聯動”的救援模式,不僅提升了應急響應速度,還為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配送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無人機的快速投遞能力,使得藥品、血液等急救物資能夠第一時間送達,真正實現了“分秒必爭”。
低空經濟還為文旅與交通領域注入新的創新活力。貴州黃果樹瀑布景區開通的空中游覽航線,吸引了大量游客,只需短短幾分鐘,游客便能從空中俯瞰壯麗景色,體驗傳統觀光無法企及的震撼視角。
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探索也在加速推進。T3出行試點的“地面+空中網約車”服務,為市民提供了立體出行新選擇。億航EH216-S前不久也獲得全球首張載人eVTOL適航證,億航智能也由此成為全球首個具備無人駕駛載人eVTOL完整商業運營資質的公司,低空經濟將從試點邁向商業化。
從政策松綁到技術迭代,從物流革命到場景爆發,低空經濟正以超預期速度重構商業生態。隨著空域資源的有序釋放和技術創新的持續突破,這片萬億級市場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