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豬只的均勻度對于飼喂管理、健康管理、淘汰管理等,最終降低飼喂成本十分關鍵,為了進一步規范管理,本文提供了相關參考。
??均勻度調整基本要求?
?
1不同類型豬舍參考飼喂面積斷奶仔豬剛轉入時密度可稍大些,后期再逐步分欄;寒冷時密度稍大些,高溫時密度稍小一些。密度控制上,我們主要從以下這些點去考慮:豬舍長度和高度;風機、水簾、水、電是否達標;豬舍密封性;漏糞地板類型和面積;飼養員責任心與工作量等。
豬只類別所需面積 ㎡(漏縫地板)所需面積 ㎡(漏縫地板)
斷奶5-10kg
0.25-0.3
0.3-0.4
斷奶11-20kg
0.3-0.4
0.5-0.6
保育豬20-30kg
0.4-0.55
0.6-0.7
育肥30-60kg
0.55-0.75
0.7-1.0
育肥60-120kg
0.75-1.0
1.0-1.3
2欄位放置規范參考
80%-90%欄舍正常裝豬,剩余10%-20%留著調欄備用。豬只總數的10%-20%做弱豬護理欄,冬季在中間,夏季放在下風口端端。挑出的豬分級護理:不吃料為一欄、腹瀉為一欄、其它問題豬只一欄,每欄不超15頭,便于觀察,減少死淘。
3保育育肥豬調欄管理規范
01
分欄前準備:靠近走道1/3欄面先撒上干料,地墊上、水泥料槽撒少許干料。在后1/3撒水或糞便(后期分欄);
02
調欄時間:斷奶后第1、7、14、21、30、60、90、120天為大調欄時間,到160日齡后每棟舍至少留有一個空欄。豬群分欄后整齊度仔豬體重差異不超過3-5kg,肥豬體重差異不超過5-10kg;
03
調欄操作:進豬后,按體重大小、公母一次性分好欄,留4個空欄作為病豬欄,小弱豬放于中間兩個空欄內,發病豬只放于靠近風機的下風口端;
04
及時調欄:發現病弱豬隨時調欄,保證,豬群分欄后整齊度仔豬體重差異不超過3-5kg,肥豬體重差異不超過5-10kg。
??
豬只均勻度管理規范
?
?
階段管理規范
產房仔豬
1、仔豬寄養調欄,按照附錄1《仔豬寄養調欄操作流程SOP》進行管理;
2、轉斷奶仔豬時,按體重的大、中、小初步分群如:小于4kg的劃為小豬,4-7kg的劃為中豬,大于7kg的是劃為大豬,并在轉豬車上將大、中、小豬的位置標記清楚;
3、在轉豬時處理淘汰弱差豬只,參照附錄2《關于淘汰豬只處置管理規范的通知》。
保育階段
1、按產房豬只大小進行接豬和關放,在保育舍飼養時間每周及時調出生長發育慢和病弱豬并對癥治療和處置;
2、弱豬的管理需要更好有經驗和責任心的人員、更好的設施設備、更好的營養和更多的關注;
3、出風口設有病弱豬欄,每周進行弱豬的調欄工作,無價值豬只處置參照附錄2《關于淘汰豬只處置管理規范的通知》。
育肥階段
1、保育豬轉至育肥場時,將保育場分好的大公、大母、中公、中母、小公、小母豬在轉豬車上標記清楚;
2、及時淘汰,每周進行無價值豬只的處置工作,參照附錄2《關于淘汰豬只處置管理規范的通知》,每周進行小范圍的調欄,在60、90、120日齡進行大調欄工作;
3、按上述基本要求,提前準備好空欄,進行病弱豬只處置和不間斷的調欄,調欄的工作,是一個滯后的保證豬群整齊度的措施。要結合巡欄工作進行,在飼養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保證育肥豬能在同一個時間點整齊出欄。
附錄1·仔豬寄養調欄操作流程SOP(1+2均窩寄養法)
1、第一次的寄養在仔豬全部產完后6個小時后24小時之內進行,第一次調欄盡量調整好均勻度和奶水質量相匹配,減少后續調欄;
2、第二次的寄養在產后10-15天后進行,產房每一個母豬欄中掉隊的幾頭仔豬挑選出來,以10-12頭為一窩,集中寄養到奶水最好的母豬欄中,奶水最好的母豬欄中的小豬補位到挑出掉隊小豬的的母豬群;
3、第三次寄養:斷奶前7天,選擇小豬斷奶重達到6.5KG左右,產仔日齡在18天母豬提前斷奶將不達標的10-12仔豬調到奶媽豬進行寄養。
寄養調欄操作
1、了解仔豬:了解本單元內仔豬的數量及體型(大、中、小)情況;
2、觀察母豬:觀察本單元內母豬的帶仔能力,確定有效奶頭數;
3、初步計算:初步計算后制定出本單元仔豬的調欄計劃;
4、大小調欄:將大仔豬調給初產、奶頭太小或太大、乳頭間距寬的母豬;將中等仔豬調給奶水好的母豬;將小仔豬調給健康且奶水一般的母豬;
5、帶豬消毒:調欄結束后進行帶豬消毒,防止仔豬氣味差異過大帶來的母豬咬仔和仔豬激烈打斗現象;
6、加強巡欄:調欄當天需要加強巡欄,查看仔豬是否正常哺乳以及母豬是否咬仔。
操作備注
1、原則上是豬場疫情防控穩定,才能進行單元內仔豬寄養調欄;
2、仔豬吃足6小時初乳,并在24小時以內進行寄養調欄;
3、在保證各窩仔豬數量、大小、強弱均勻合理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調欄幅度;
4、仔豬寄養調欄只能在本單元內進行,患病仔豬不能寄養;
5、調欄結束后,做好帶豬消毒和巡欄,防止仔豬被壓死。
附錄2·關于淘汰豬只處置管理規范的通知
無價值豬只早期處置既能保證豬場生物安全,又能提高豬場經濟效益。特制訂以下淘汰標準。關于無價值豬只早期處置必要性的解釋:無價值仔豬的飼養在生豬養殖過程造成嚴重的損失及浪費,前期仔豬處理只是減損,后期豬只死亡則是超比例超價值損失(例如仔豬落地成本180元左右,斷奶成本337元,育肥死亡1頭損失超過1000元,保育特別是育肥一頭的價值遠高于產房仔豬,無價值、低價值豬處理越早損失越小)。工作流程1、淘汰計劃:按時間節點計劃和執行淘汰事項,并進行記錄;2、淘汰申請:填寫無價值處置申請表(附錄1),向場長和放養負責人進行申請;3、現場審核:場長、主管、現場負責人等在現場審核淘汰豬只情況,并決策;4、報生產管理:批準通過后,場長和放養負責人報請生產管理部知悉;5、淘汰執行:母豬、肥豬等集中淘汰計劃對接購銷部;仔豬、保育、肥豬前期處置,對接亢濤留樣;其他處死豬只按場內無害化處置;6、淘汰報備:淘汰完成,申請人在企業微信豬只死淘群報備。處罰措施1、惡意淘汰,將體重4.0-4.5kg健康仔豬進行淘汰,每頭處罰300元;2、發生烈性傳染病等重大疫情后,未及時檢測、上報,仔豬未按標準處理,處罰200-1000元,通報批評,并根據危害和損失情況考慮降職降級等處罰;3、不執行淘汰標準,陽奉陰違,將批次體重不達標仔豬轉入下一批次飼養,視情節處罰200-1000元,通報批評。注意事項1、未及時淘汰的:增加飼喂成本,造成疾病傳播;2、未按標準淘汰的:無法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導致不必要的損失;3、過度淘汰的:主動早期淘汰不是放任死亡率升高,不能過度淘汰,恰恰相反,執行到位,早期主動淘汰反而最終死亡率低,且成本更低。管理參考標準項目
內容
時 間
責任人
備注
仔豬嚴重蹄肢問題、癱瘓、畸形、鎖肛、遺傳缺陷等,及時處置。
1.及時處;
2.轉群時。
產房主管;
場長監督
死淘≤8%保育
1.轉入重量<4kg,60日齡轉出<15kg;
2.嚴重呼吸道、腹瀉、高燒、肢蹄問題,治療5天不見好轉的;及時處置臍疝;
3.明顯發病豬只,癱瘓、消瘦、膿包豬不治療,立即淘汰;
4.重大傳染性疫病或其它無價值豬只。
1.轉群時;
2.每七天,一般是周一;
3.特別異常,如快死豬只,當天處置。
保育主管;場長監督死淘≤3%肥豬
1.轉入或者飼喂期間少于標準體重的70%;
2.傷殘豬(關節傷殘、折腿、咬尾癱瘓、膿包不適宜飼養、臍疝或睪丸疝嚴重、外傷無治療價值等);
3、生長性能不好、體況極差、體重過低的僵豬(日齡體重嚴重不匹配、骨架大體況過瘦毛色差等);
4.病弱豬(嚴重喘氣、消瘦、發白精神狀況差、腹瀉無治療價值、長期病弱等);
5.重大疫病處置。
1.轉群時;
2.每七天,一般是周一;
3.特別異常,如快死豬只,當天處置。
育肥主管;
廠長監督
月度死淘≤1.2%
經產
1.母豬連續2胎窩產活仔數低于7頭;
2.母豬斷奶8胎(含)及以上母胎;
3.母胎分娩全窩產死胎、爛胎、木乃伊胎;
4.母胎分娩連續2胎難產,或分娩不完全(胎衣、胎兒未全部排出);
5.哺乳母豬母性較差,連續2胎咬仔豬,攻擊人現象的;
6.母豬有肢蹄疾病的;
7.斷奶母豬30天以上未發情;
8.母豬產后或配種期間有子宮內膜炎無法配種的;
9.母豬配種連續兩次返情或空懷的;
10.母豬連續2次或累計流產3次;
11.空胎(返情、流產、空懷)母豬經過激素處理1次仍未發情;
12.高胎齡豬出現返情、流產、空懷立即淘汰(8胎及以上);
13.普通疾病連續治療2個療程不能康復的;
14.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種用價值的母豬(母豬脫宮、脫肛、疾病凈化等)。
1.配種前;
2.分娩后;
3.斷奶后;
4.半月或一個月;
5.重大疾病。
配懷和妊娠主管;
場長監督
后備
在肥豬和母豬淘汰標準基礎上:
1.繁殖障礙的;
2.免疫馴化不達標,有嚴重疾病病原檢出;
3.生產計劃調整。
1.后備隔離;
2.后備入群;
3.配種前;
4.配種后。
后備責任人;
場長監督
公豬
在肥豬、后備和母豬淘汰基礎上:
1.不滿足采精需求的;
2.有嚴重疾病病原檢出;
3.超過使用年限。
1.公豬隔離入群;
2.每個月檢查公豬整體性能和病原檢測情況。
公豬站主管;
場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