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動物利用化學信息與環(huán)境進行交流。這種信息交流涉及到化學信號物質的合成、釋放以及接收。豬的腳趾、包皮、外陰、肛門、唾液、口腔、淚腺和哈德氏腺均可以產生化學信息(氣味)。它們還擁有最大的嗅覺感受器,有1113個功能性嗅覺受體基因和188個假基因(這或許可以解釋它們?yōu)槭裁慈绱松朴趯ふ宜陕叮?/p>
豬和其他動物會使用化學信息對領地進行標記。確定領地范圍有助于避免與其他動物發(fā)生沖突。動物也會利用化學信息(信息素)來吸引其他動物,以達到繁殖的目的。單單憑借公豬氣味本身,就能刺激一部分處于發(fā)情期的母豬產生靜立反應。公豬氣味也被證明可以刺激后備母豬初情期的到來。母豬和仔豬利用化學信息對本窩成員進行識別。豬能夠識別其同欄伙伴,當欄內中進入新成員(或者淘汰時)時,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打架行為以重新建立秩序。在豬身上,犁鼻器是這些化學信息的主要感受器之一。犁鼻器炎癥與豬只行為變化有關,因為炎癥有可能影響對化學信號分子的接收,從而阻止化學信號進一步轉化為實際行為。以前的研究表明,隨著犁鼻器感覺細胞炎癥強度的增加,豬之間的攻擊性也會增加。這可以通過皮膚損傷率(打架)和炎癥水平來進行衡量。犁鼻器炎癥可能與導致鼻炎的各種感染性疾病有關,也可能與豬舍內的刺激性氣體有關,如氨或硫化氫。研究人員為了研究犁鼻器炎癥期間在細胞和分子層面發(fā)生的變化,對來自集約化生產體系的38頭豬的76個犁鼻器組織樣本進行了檢測。顯微鏡檢查被用來評估每個樣本的狀況,并將炎癥分為健康、輕微、中度或重度四個水平。對感覺上皮細胞厚度和犁鼻器受體細胞的數量,以及氣味結合蛋白表達水平等數據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結果發(fā)現:1. 13個樣本(17%)是健康的,31個樣本(41%)出現輕微炎癥,32個樣本(42%)出現中度炎癥。沒有觀察到重度炎癥。?2. 犁鼻器上皮細胞厚度與犁鼻器受體細胞數量與炎癥強度成反比 。3. 發(fā)生炎癥的犁鼻器附近,氣味結合蛋白的表達增加,但與炎癥強度無關。討論分析:犁鼻器炎癥與感覺上皮的厚度和及受體細胞數量的減少有關,研究人員提出這種現象與不同程度的嗅覺喪失之間存在聯系。研究人員提出,這可以解釋,炎癥會阻斷犁鼻器對化學信號的正常處理,從而導致沖突行為發(fā)生。污染氣體,如氨氣、硫化氫或導致鼻炎(炎癥會波及犁鼻器)的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會導致所有生產階段的豬識別本欄或本窩同伴的能力下降,?這增加了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當試圖通過減少通風來節(jié)省供暖成本時,需要把這一可能的后果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