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想取得輝煌的業績和高速的發展,取決于領導層的決策。然而,在這競爭與機遇并存的數字信息化時代下,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分析和決策手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已經不能再靠舊的思維模式去做決策。因此,新的決策手段就是當下人們常說的“用數據說話”。
很多企業在經營的各個環節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對這些數據深層挖掘所產生的報告,及如何做好數據分析工作,對企業的運營及策略調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養豬這個行業來說,現在的養豬業正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智能化的養殖模式過渡,同樣數據在經營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數據分析能發現養豬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來幫助生產經營者改善或提高生產成績。
但是養豬這個行業跟其它工業生產存在很大的區別,由于豬是活的生命體,個體之間存在生長性能的差異,所以生產出來的豬只在個體之間存在重量和質量等差異,因此不能直接拿生產數據去做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這時候就需要對數據先進行同口徑校準,然后放在同一水平上做對比分析。
那么今天就來講一下養殖數據同口徑校準的兩種方法,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
首先同口徑校準是基于養殖生產標準數據來做的,所以企業應該首先通過實驗的方式去獲取豬只的標準生長性能數據,比如不同飼養日齡對應的體重、日增重、日采食量、累計采食量、料肉比的標準數據。
然后基于豬只的標準生長性能數據,我們再來看兩種同口徑校準方法。
第一種:等比例校準法
等比例校準法是指根據所結欄豬只體重和飼養日齡或體重和日采食量的實際數據,查找體重對應的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讓后用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減去實際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再除以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得到校準比例。然后用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減去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乘以校準比例。
校準后飼養日齡=標準日齡數據-標準日齡數據 X(實際體重對應標準日齡數據-實際日齡數據)/標準日齡數據
校準后日采食量=標準日采食量-標準日采食量 X(實際體重對應標準日采食量-實際日采食量)/標準日采食量
由于行業內沒有相關的案例,我們之前一直在模型中采用等比例校準的方法,但是最近發現體重對等比例校準方法有很大的影響,體重越大校準后的偏差越大,如下圖所示:
體重越大校準后的偏差越大,說明生長性能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后期,如果說斷奶仔豬的品種、重量、均勻度、健康狀況和實驗豬差異不顯著,那么等比例校準的這種差異可以理解為后期育肥階段飼養管理的問題。但是如果前期斷奶仔豬的品種、重量、均勻度、健康狀況和實驗豬差異顯著,那在前期就可能體現出較大的生長性能差異,那等比例校準法就不太準確。
第二種:等差校準法
等差校準法是指根據所結欄豬只體重和飼養日齡或體重和日采食量的實際數據,查找體重對應的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讓后用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減去實際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得到一個差值。然后用標準飼養日齡或日采食量減去這個差值。
校準后飼養日齡=標準日齡數據-(實際體重對應標準日齡數據-實際日齡數據)
校準后日采食量=標準日采食量-(實際體重對應標準日采食量-實際日采食量)
等差校準法校準后的結果與標準數據是近乎完全平行的兩條數據,如下圖所示:
如果說斷奶仔豬的品種、重量、均勻度、健康狀況和實驗豬差異不顯著,那么等差校準法在前期就不太準確,或者說無法體現出育肥階段飼養管理的問題。反之,如果前期斷奶仔豬的品種、重量、均勻度、健康狀況和實驗豬差異顯著,那么等差校準法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但此時校準后的結果與標準數據不一定是近乎完全平行的兩條,有可能是兩條相交線。
所以以上兩種方法可以在模型算法中引入參數去做個判斷,可能就相對準確一些。